時間:2023-01-31 09:07 來源:網絡 閱讀量:16580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消費市場在長虹一片紅火。餐飲、零售、文化旅游等消費市場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接觸式消費的回暖釋放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智能家居”、“信息消費”、“夜間經濟”等新型消費場景也展現出巨大潛力。同時,疫情防控經受住了春節期間大規模人口流動的考驗,沒有出現大規模反彈和病毒毒株變異,為全年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積極的市場預期。
回顧今年春節期間的消費市場,受疫情重創的行業迎來強勢回歸。比如旅游業迅速走出疫情的泥潭,各大平臺的國內外旅游訂單都達到了三年來的峰值。頤和園、黃山、西湖等景點再現了“人山人海”的景象。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國內旅游人次為3.08億,同比增長23.1%,回到2019年同期的88.6%;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2019年同期回升至73.1%。餐飲和電影行業也在春節期間迎來了一輪火爆行情,顯示了國內消費市場的強大韌性。
春節消費市場的繁榮充分顯示了中國居民消費的活力和巨大潛力,這一波消費熱潮拉開了全年穩定經濟、擴大消費的序幕。春節假期剛過,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釋放出穩定經濟的積極信號,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出臺提振信心、擴大內需、穩定經濟的行動方案。各地要鞏固這一良好態勢,乘勢加快消費回升,經濟穩步回升,實現經濟運行的全面好轉。
消費市場的加速復蘇將成為經濟的主要動力,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在消費復蘇過程中,也要高度重視規范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體驗。這個春節假期,一些地方再次爆發“作弊”風波。個別商家的“欺騙”行為,不僅讓一時興起的消費者寒心,也讓當地旅游業蒙上了一層灰塵,對整個城市的形象也是一種損害,勢必影響當地旅游業的復蘇進程。面對行業回暖帶來的市場機遇,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扎扎實實履行職責,維護消費者的良好體驗,這也是乘勢加快消費回暖的必然要求。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