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20:22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9437
世界男性健康日將至,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副院長、上海市泌尿腫瘤研究所所長葉定偉教授2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加強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中國前列腺癌患者總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加之不少男性存在‘諱疾忌醫(yī)’的想法,同時,對于前列腺癌的早篩覆蓋率有待提高,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中國前列腺癌患者的總體預后遠差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初診時多數患者已處于中晚期。”葉定偉教授解釋,前列腺癌是男性特有的一種惡性腫瘤,如果早期發(fā)現,5年生存率幾乎可以達到100%,而到中晚期才接受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30%。
葉定偉教授指出,前列腺癌的早篩不僅可以降低個人與社會經濟負擔,減少勞動力損失;合理的周期性重復篩查還可以提高衛(wèi)生經濟學效益。目前,在上海,PSA篩查的普及率較高,在各大醫(yī)院乃至社區(qū)醫(yī)院都可以進行檢查,很多體檢套餐里亦已包括了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這個指標。據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的腫瘤標志物,PSA篩查是首選的前列腺癌推薦篩查手段。
葉定偉教授告訴記者,PSA篩查其實很簡單,抽一管血即可完成,PSA≥4μg/L被定義為異常值,數值越高,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越大。因此,當受試者PSA≥4μg/L時,需進一步診斷、治療和隨訪。
在談及如何進一步提高中國前列腺癌早篩的普及率時,葉定偉教授表示:“我們一直在探索適合中國人群的前列腺癌篩查模式,我認為可從三個層面加以助力,包括:以發(fā)起篩查的醫(yī)療機構為核心,就近與附近社區(qū)合作進行前列腺癌篩查活動,打造社區(qū)服務站模式;可通過篩查基地模式招募區(qū)域內適宜醫(yī)療機構作為合作單位,建立前列腺癌篩查基地;通過篩查門診模式,在有資質的醫(yī)院、固定時間開設前列腺癌篩查專病門診,主動吸引前列腺癌高危人群進入醫(yī)院,進行'一對一’健康咨詢及前列腺癌篩查。”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