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3 14: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8800
《自然·代謝》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無法產生乳糖酶(非持續產生乳糖酶)的成年人如果增加牛奶攝入,可能使他們罹患Ⅱ型糖尿病(T2D)的風險下降。研究顯示,牛奶攝入增加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特定菌種和循環代謝物的水平,這與Ⅱ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有關,但這一結果僅在乳糖酶缺乏個體中出現。
乳糖酶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rs4988235基因型決定了一個人成年后是否能持續表達乳糖酶。不能持續產生乳糖酶,很多情況下就會出現人們常說的“乳糖不耐”。
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中國蘇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此次在中位隨訪時長6年的時間里分析了西班牙裔社區健康研究/拉美裔研究的12653名受試者的宿主基因型、腸道微生物組和血液代謝物水平。團隊通過兩次24小時飲食回顧和一次食物傾向問卷,評估了受試者的牛奶攝入。團隊僅在非持續產生乳糖酶的受試者中發現,牛奶攝入每增加一人份(即一杯液體牛奶),與Ⅱ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約30%有關。他們還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167172名受試者中驗證了牛奶攝入、乳糖酶基因型和Ⅱ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
團隊在西班牙和拉丁裔隊列中發現,牛奶攝入與非持續產生乳糖酶個體腸道菌種豐度的獨特改變有關,研究中觀察到的雙叉桿菌與Ⅱ型糖尿病風險下降有關;牛奶攝入還與非持續產生乳糖酶受試者體內血液代謝物水平的特異性變化有關,如支鏈氨基酸和色氨酸代謝物的改變,這都被認為與Ⅱ型糖尿病風險降低有關。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