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2 08:34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5917
王曙逢在為患者做手術。 受訪者供圖
學人小傳
王曙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胃腸道腫瘤和復雜腹膜后腫瘤精準外科治療。
國際胃癌學會會員,國家癌癥中心結直腸癌質量控制專家組成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學分會上消化道外科專家組成員、腹膜后腫瘤及軟組織腫瘤專家組成員,陜西省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學分會腹膜后腫瘤專委會主委,陜西省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腹膜后腫瘤外科專委會主委。
先后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主持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科研基金、國家及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科技攻關項目4項。
“經過4個多小時手術,患者的腫瘤完成分離切除,血管完成重建,左腎也保住了!”4月1日,當記者見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王曙逢教授時,剛下手術臺的他雖略顯疲憊,但難掩興奮與激動。
王曙逢提到的這位腹膜后腫瘤患者只有24歲,腫瘤包裹了左腎與血管,手術難度極大?!皵?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腹膜后腫瘤發(fā)病率明顯上升,且呈年輕化發(fā)展趨勢?!蓖跏锓暾f,“腹膜后腫瘤位于腹腔后間隙,涉及關鍵大血管和重要臟器。這是一個外科醫(yī)生很少觸及的‘生命禁區(qū)’。”
據(jù)介紹,腹膜后腫瘤發(fā)病隱匿,重要臟器被推擠、周圍血管密集、解剖結構復雜、手術空間狹小等原因導致手術困難重重且術后復發(fā)率高。大多數(shù)患者對放療、化療不敏感,導致腹膜后腫瘤已成為當前腫瘤學領域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
在此背景下,從2018年開始,王曙逢聚焦復雜的腹膜后腫瘤治療進行探索與攻關,希望窮盡畢生所學,做腹膜后腫瘤患者的“擺渡者”。
讓危重患者獲新生
1994年大學畢業(yè)在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參加工作以來,王曙逢已在胃腸道腫瘤和復雜腹膜后腫瘤精準外科治療領域深耕30余年。
“腹膜后腫瘤病理類型約有70多種,良性、交界性及惡性類型繁多復雜,其中惡性腹膜后肉瘤約占80%。20世紀80年代之前,腹膜后腫瘤甚至被認為是臨床上的絕癥,難以治療?!蓖跏锓暾f。
由于位置深,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特殊癥狀,很多人檢查身體時也不會特意去查腹膜后這個部位。很多患者身體有癥狀時,腫瘤已經很大。
王曙逢團隊曾接診了一例右側胸腹結合部巨大腹膜后腫瘤患者。檢查顯示,腫瘤部位特殊,與周圍臟器、組織及血管關系密切,手術難度極高。
“我們聯(lián)合醫(yī)院肝膽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等科室進行了會診,共同擬定了術前處理、手術切除、術中監(jiān)測、術后治療和康復方案。”王曙逢說。
最終,歷經11個小時的手術,患者重達10多公斤的腫瘤被完全切除,累及的右半結腸、右腎等5個臟器也被同時切除。術后,患者闖過出血關、感染關,功能指標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近年來,有一大批腫瘤巨大、命懸一線的危重患者在王曙逢團隊的手術臺上獲得了新生。王曙逢團隊逐漸成長為西北地區(qū)首屈一指的腹膜后腫瘤救治團隊,許多來自廣東、海南、四川、山西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來求診。
用心鉆研新技術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人體的認知每天都在更新,特別是面對腹膜后腫瘤這樣的復雜疾病,我們必須刻苦鉆研,開展診療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蓖跏锓暾f。
近年來,王曙逢先后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主持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科研基金、國家及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經過團隊集體攻關,我們的‘復雜性腹膜后腫瘤精準化評估及臨床應用技術’已形成獨具特色的評價體系。這項位居國內前列的技術,能夠讓腹膜后腫瘤患者手術更加安全?!蓖跏锓暾f。
去年8月,王曙逢團隊聯(lián)合醫(yī)院多學科團隊,成功實施了國內首例“下馬式”復發(fā)腹膜后肉瘤聯(lián)合右腎、下腔靜脈整塊切除、自體異位腎移植及下腔靜脈重建術。
據(jù)了解,患者的腫瘤復發(fā),已經長入下腔靜脈內部,并侵犯周圍多個臟器。這極大增加了手術和治療難度,但如果不進行手術,逐步發(fā)展將危及患者生命。
手術開始后,王曙逢團隊將腫瘤連同右腎、下腔靜脈整體切除。隨后,腎移植科田普訓教授團隊將右腎與腫瘤剝離,并進行腎臟修復及灌注,確保無腫瘤殘留。與此同時,肝膽外科王錚教授團隊及普通外科李徐奇教授爭分奪秒進行人工血管置換,最大限度減少臟器缺血時間。最后,修整好的自體腎臟移植到患者髂窩內。經過11個小時的聯(lián)合奮戰(zhàn),手術順利完成。
“此例手術最大的創(chuàng)新就是采用‘下馬式’方法,即把體內粘連嚴重的巨大腫瘤切下后在體外進行剝離?!蓖跏锓暾f,“手術的成功,為以后同類患者的治療開辟了新路徑,也標志著醫(yī)院外科醫(yī)療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打造國內一流團隊
作為學科帶頭人,王曙逢十分重視人才培養(yǎng)工作。在他看來,外科醫(yī)生不能只懂技術,要學專業(yè)知識、診斷標準、治療原則,還要學會如何與患者溝通。
目前,包括研究生在內,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腹膜后腫瘤團隊有30余人。按照“科室有品牌,人人有特色”的思路,王曙逢為團隊成員制定了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讓每個人定位清晰,實現(xiàn)差異化發(fā)展。
“王老師注重臨床與科研平衡發(fā)展,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從醫(yī)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大家盡快成才?!眻F隊成員李徐奇說。
為了提升腹膜后腫瘤救治水平,王曙逢帶領團隊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利用三維可視化重建技術、3D打印及混合現(xiàn)實技術進行術前規(guī)劃和術中導航。同時,與醫(yī)院相關學科團隊合作,提高手術水平及術后康復管理能力。目前,團隊每年完成的復雜腹膜后腫瘤手術在100例以上,位居國內前列。
“7年多的努力,團隊實現(xiàn)了穩(wěn)步提升與發(fā)展。下一步,我們將依托醫(yī)院多學科建設優(yōu)勢,不斷學習前沿技術,提升業(yè)務水平,打造腹膜后腫瘤救治西部中心和國內一流團隊,造福更多患者。”王曙逢說。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