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6 11: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9872
“以前看大病要跑省城,現在縣醫院就能做心臟手術,醫保報銷比例還高了。”浙江安吉縣余村村民陳先生的感慨,折射出我國深化醫改取得的顯著成效。
近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5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生發展會議上,多名業內專家聚焦醫改話題,共話如何讓健康中國建設邁向“優質均衡”新階段。
強基層:縣域醫療托起“家門口看病”
推動“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
建設13個國家醫學中心、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1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近年來,我國通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等舉措,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如何讓分級診療體系逐步落地?安徽省蕪湖市通過建立轉診病種白名單、全周期服務管理、反向轉診綠色通道等制度,2024年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占比提升至65%;重慶市建立“醫學影像、醫學檢驗、心電診斷、病理診斷”資源共享中心,基層檢查后實時上傳結果、區縣級醫院實時出具診斷報告……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紹,目前全市已實現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三大遠程診療中心區縣全覆蓋,服務群眾600余萬人次,100余名急性心梗基層患者得到及時診斷救治。
“下一步將以基層為重點推動‘四個延伸’,即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中西部、東北地區延伸,向省域內人口較多城市延伸;進一步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延伸;進一步推動上級醫療資源向城鄉基層延伸;進一步推動一定區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互相延伸。”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楊建立表示,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增能、提升科技能力、豐富治療手段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增強群眾改革獲得感和體驗感。
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成為推動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楊建立表示,將進一步健全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優化薪酬結構,逐步提高醫務人員固定收入占比,讓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屬性。
減負擔:多元保障破解“看病貴”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2年的26.89%,但部分患者仍反映“看病貴”。
“目前已指導70%以上的統籌地區建立完善醫保基金預付機制。”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介紹,近年來,國家醫療保障局高度重視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持續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優化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強化醫保基金監管,規范醫保基金結算管理等。
減輕群眾就醫用藥負擔,多元保障機制如何進一步完善?
在江西省鷹潭市,當地積極探索創新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模式,不斷拓展渠道、優化流程,打破傳統醫藥采購壁壘。江西省鷹潭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啟動兩批次共計3393個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平均降幅28.04%。
浙江省持續深化“浙里惠民保”改革,2022年“浙里惠民保”為當地75.5萬名投保人員提供33.34億元理賠報銷,減輕特困、低保等困難人群醫療負擔達到17.03%。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惠民導向,持續優化參保結構、擴大保障范圍,推動基本醫保與商業健康保險互補銜接,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健康保障。
促創新:“供好藥”“用好藥”加速推進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醫藥創新正讓患者用上更安全、更精準的藥品。
近年來,國家藥監局支持創新藥械研發上市,對重點品種建立“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導、研審聯動”機制,優化進口藥品境內生產審批流程,搭建高端醫療裝備創新合作平臺。截至目前,已發布357個藥品和494個醫療器械審評技術指導原則,212個創新藥品和1467個化學仿制藥品種通過和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
如何進一步推動創新藥械加速惠及患者?江蘇省建立創新藥械服務專班,指導創新藥品注冊申報,開辟創新藥品檢查綠色通道;北京市發揮國家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機構北京服務站、北京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作用,拓寬審評交流渠道,縮短藥品進口檢驗時間……
在質量監管方面,國家藥監局對國家集中采購中選藥械實行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和中選品種監督抽檢兩個100%全覆蓋。2024年抽檢藥品2萬余批次,合格率達99.4%。
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管司綜合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劉曉剛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對醫藥研發創新支持,多措并舉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藥品全生命周期監管,全方位全鏈條保障藥品質量安全,推進藥品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據了解,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推動醫藥科技創新,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等,也將是下一階段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