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09 10:08 來源:中國網 閱讀量:12027
近期,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加大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的創設力度,直指投資者獲得感提升的核心命題。
當前,基金行業蓬勃發展與基民投資體驗不佳的矛盾凸顯,《行動方案》的出臺恰逢其時,既切中行業發展痛點,更彰顯監管引導公募回歸“以投資者為中心”本源的戰略決心。這不僅是產品供給的結構性優化,更是推動行業實現從追逐相對排名向提升真實持有體驗的關鍵轉型。
公募基金行業正積極響應監管導向,深入思考產品設計理念革新。不過,實踐中面臨的多重挑戰仍不能忽視,比如產品設計與需求錯配、同質化競爭加劇、投資者認知偏差等。多家機構認為,破局之道或在于多維創新,比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引入衍生工具、拓展跨境資產配置等。應科學構建合理的資產配置模型,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長期投資理念,最終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投資者獲得感提升的雙向奔赴。
聚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部分公司經營理念存在偏差、功能發揮不充分、發展結構不均衡、投資者獲得感不強等一系列問題。不少基金公司為追求業績銳度,布局了大量賽道型基金。盡管高波動的賽道型基金一時為投資者貢獻了高回報,但大多數的結局并不樂觀,較大的凈值損失讓持有人體驗不好。
2021年以來,中證偏股基金指數最大回撤一度超40%,直觀反映了高波動權益產品給投資者帶來的實際損失風險。在這樣的投資困境下,投資者愈發追求基金產品收益的相對穩健和凈值波動的相對可控。
永贏基金絕對收益投資部負責人劉星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傳統的基金產品中,權益類產品波動較大,要求投資者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而純債或貨幣類產品的靜態回報率降低,難以滿足廣大投資者的財富增值需求,且單一資產很難穿越周期,可能導致其階段性持有體驗較差。
“普通投資者缺乏專業配置能力,容易出現過于保守或過于激進(只選擇權益類基金)的投資行為。對于權益類基金而言,雖然長期收益可觀,但短期波動劇烈,普通投資者容易因恐慌而在低點贖回,導致實際收益遠低于基金凈值漲幅。”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認為,過去基金公司過度依賴沖規模,而同質化產品(如行業輪動基金)往往會加劇投資者的虧損。
“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一方面,隨著居民財富進一步積累,投資者希望在承擔相對較低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資產穩健增值,傳統固收產品的收益逐漸難以滿足需求,但純權益產品又波動較大;另一方面,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普通投資者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和時間精力。”海富通基金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當下,無風險收益中樞下行疊加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迫切需要能平衡風險與收益的產品。另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投資難度加大,需要專業的資產配置型產品來幫助篩選資產、優化組合。
《行動方案》出臺的背景,正是監管層針對投資者真實訴求的及時回應,將“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衡量標準。通過優化產品供給等方式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創設力度,正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
有望成為長期資金“壓艙石”
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的常規產品類型主要包括“固收+”基金、可轉債基金、絕對收益策略基金等;資產配置型產品通常指通過多元化資產組合的產品,常規產品類型包括基金中基金(FOF)、管理人中管理人(MOM)、養老目標基金和投顧組合等。
近年來,由于市場波動較大,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的發展進程也受到了影響。今年以來,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從2024年的調整期逐步復蘇,比如“固收+”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規模迅速回升、FOF產品經歷此前連續三年下降后也在今年一季度迎來了增長。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FOF總規模突破1500億元。
“加大此類產品的創設力度,有利于行業高質量發展。”劉星宇解釋,一方面,轉向重配置,投資策略能容納的資金量擴張,有望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真正做到普惠金融;另一方面,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致力于提升投資者的中長期回報,也因此成為了承接長期資金的理想載體。
“一方面,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如‘固收+’產品能提供相對穩健且高于純固收的收益;另一方面,普通投資者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和時間精力進行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型產品可通過專業的資產配置策略,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因此適配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海富通基金表示,加大此類產品創設力度,有助于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與豐富基金產品體系,推動行業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
“中低波動產品能減少投資者‘拿不住’的情況,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稱,加大此類產品的創設能幫助投資者在復雜市場環境下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吸引更多長期資金來穩定市場,減少短期炒作。
劉星宇認為,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的共同特點,是聚焦多類資產,能充分發揮各類資產之間低相關性的優勢,幫助產品穿越周期,而且還能通過風險敞口的控制,匹配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產品創設面臨多重挑戰
盡管當前市場需求旺盛,但是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的創設仍面臨不少難題。
針對其中的挑戰,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認為:一是產品設計與市場需求的匹配難度不小。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差異較大,如何設計出既能滿足多樣化需求,又能在市場波動中保持穩定收益的產品,是創設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市場波動加劇,低波動策略易失效,同時債券市場信用風險上升,純債基金提供的基礎收益下降,增加了含權產品的管理難度。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差異化競爭力不足。多數“固收+”基金仍以利率債+消費/金融股為主,缺乏特色策略。另外,中小公募基金公司難以與頭部基金公司競爭。
海富通基金認為,產品創設面臨的難題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資產配置模型適配難題。國內資本市場具有獨特性,資本市場假設有別于成熟市場,這使得國外成熟模型難以適配,需探索適合國內市場的資產配置模型。二是風險管理復雜,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對風險控制要求更高,如何有效分散風險、應對市場突發事件帶來的沖擊,是產品管理中的難點,另外公募產品對于國內衍生品的應用還較為有限。三是產品設計與投資者需求的匹配度存在挑戰。設計出既能滿足大多數投資者需求,又符合市場規律和公司投資策略的產品,難度較大。
除了產品設計、公司管理等難題,投資者認知偏差也被認為是大力發展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資產配置型產品面臨的難題之一。
“投資者教育尚存欠缺,或是目前最大的難題之一。”劉星宇認為,部分投資者對于此類產品定位和風險收益特征的認知存在偏差,容易因為階段性的波動頻繁申贖,影響最終的持有回報。因此,還需要加強投教宣傳,普及資產配置和長期投資理念。
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認為,部分投資者對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和資產配置型產品的特點、風險收益特征了解不足,可能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進行短期化交易,從而影響產品規模的穩定性。
多維創新構建行業新生態
在產品創設的方向上,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相關人士和機構也給出了一些頗具借鑒意義的建議。
劉星宇指出,要補齊能力缺口,需要先做好單資產研究,再構建科學的資產配置模型。此前,公募基金還是以投資股債類資產為主,對于這兩類資產有著較為深刻的認知,但要做好多資產配置,首先需要對新資產包括海外權益、商品等有更深入且下沉的研究,形成相應的單資產投資策略。然后,再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資產偏好,通過構建科學、體系化的資產配置模型,靈活組合不同策略,實現精準匹配。
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認為,未來,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將更注重“穩收益”與“控回撤”的平衡,而資產配置型產品則會向全球化、多策略方向發展。監管層需優化審批流程,機構需加強投資者教育,才能推動這些創新產品真正落地并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在含權中低波動型產品的創新方向上,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建議:一是智能動態調倉的“固收+”策略。底層是人工智能驅動的風險預算模型,通過機器學習優化股債配比,動態調整權益倉位(如10%~30%),降低回撤風險。二是量化“固收+”及量化對沖策略產品。利用量化模型進行權益資產投資,結合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對沖市場波動,提供更穩定的絕對收益。三是ESG穩健收益產品。篩選ESG評級高的企業,降低“黑天鵝”事件沖擊,契合長期資金的需求。四是波動率錨定基金。設定年化波動率目標(如5%),自動調整權益敞口,適合養老資金配置。
在資產配置型產品的創新方向上,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創新:一是多資產FOF的升級版。核心倉位配置寬基指數基金,衛星倉位輪動行業ETF或另類資產。二是跨境資產配置FOF。納入美股、港股、新興市場債券和股票等,分散單一市場風險。三是多資產ETF。近期,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了多個股債恒定比例指數系列,掛鉤這些指數的多資產ETF有望問世,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低費率的多資產配置工具。四是養老目標基金的差異化設計。按風險分層的目標日期基金。比如“2050穩健型”“2050進取型”等,匹配有著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海富通基金認為,產品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投資策略創新。比如,運用人工智能并結合機器學習技術,研發創新型量化“固收+”產品,或是運用更豐富的金融衍生工具,研發更多低波動策略。二是產品資產標的創新。可將更多海外資產、另類資產、外匯等資產納入資產配置型產品。三是產品形式創新。未來,ETF-FOF形式的資產配置型產品將迎來新的發展期,ETF-FOF產品形態將進一步豐富,涵蓋更多細分賽道和策略型主題,為投資者提供更精準的資產配置工具。四是風險管理創新。引入風險預算模型等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根據不同資產的風險特征和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目標,精確分配風險預算,確保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
“未來,可能會涌現更多的創新型產品。”劉星宇指出,除了ETF-FOF,設有權益倉位下限的二級債基可能也將成為熱點之一,該類產品確保始終參與權益市場,預期風險與回報相比純債更高,且能借助股債低相關性來優化組合的收益風險比。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