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2 01:29 來源:網絡 閱讀量:12105
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員的流動會增加。許多“楊康”不禁擔心二次感染。什么是繼發感染?有什么風險?感染后要注意什么……針對以上問題,中國經濟網采訪了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高斌。
什么是繼發感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傳染病中“重燃”和“復發”的定義。
復燒是指傳染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已逐漸減輕,但體溫未完全恢復正常的情況。因為潛伏在組織或血液中的病原體再次繁殖,體溫再次升高,最初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再次出現;復發是指患者進入恢復期后,體溫已穩定一段時間,由于體內殘存病原體的繁殖而再次出現臨床癥狀的情況。不難看出,復燒和復發是還沒有結束的持續感染。
感染不同于重燃和復發。最大的區別在于,再感染不是之前感染的延續,而是同一病原體重新進入體內而引起的獨立的“新”感染。
為什么會有二次感染?
當前次感染后產生的免疫力不能產生保護作用時,如果病原體再次侵入,可發生二次感染。因此,二次感染的原因要么來自我們的身體,要么來自入侵的病原體(為逃避之前建立的免疫力而發生的變異)。對新冠肺炎來說,相同的變異體或不同的變異體都可能導致再感染。從我們過去三年積累的知識來看,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新冠肺炎的變異。
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到,原始毒株流行后,目前主導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突變毒株有α、β、γ、δ和Omicron。在奧米克隆的流行階段,其亞種在免疫逃逸方面的進化仍在增加。
關于不同新冠肺炎變異體的再感染保護,有研究表明,2020-2021年不同病毒變異體的保護效果大致相似,再感染率不到1%。奧米克隆突變株出現后,再感染的發生率增加。據觀察,在英國奧米克隆株流行早期,再感染率達到5.92%。后來,再感染的風險進一步增加。一項針對卡塔爾人群的研究發現,在感染BA.4和BA.5變異體的患者中,奧米克隆感染BA.1和BA.2變異體的比例為5.99%。
總之,新冠肺炎的變異在自然的力量下繼續著,它可能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也可能相反。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
兩次感染間隔多長時間?
這不僅受感染者體內保護性抗體維持水平的影響,也受新冠肺炎突變的影響。目前還沒有簡單明確的劃分。從以前的觀察和研究中發現,在首次感染后90天內或90天后可能發生再感染。根據歐洲疾控中心采用的再感染定義標準,兩次感染間隔時間定義為60天。美國學者在去年上半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14.9%的再感染發生在60天內。
哪些人容易繼發感染?
繼發感染的危險因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免疫力受損的人、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人或醫務人員更容易繼發感染。但數據差異較大,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次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
當我們出現新的相似或相關的臨床癥狀時,需要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以確定是否為繼發感染。這對于我們個人的健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看到,畢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演變和治療與流感病毒等其他致病性感染非常不同。
感染后的注意事項顯然也是被病毒變異的上層邏輯所控制的。如果突變只發生在免疫逃逸中,大部分人二次感染的癥狀可能比前次感染輕。但對于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繼發感染的演變可能并不同樣樂觀。因此,應重點預防繼發感染。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樹起一面旗幟:“遠離感染,延緩再感染”。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