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6 22:06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1524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痢疾;瘡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方一:大戟、草玉梅、橐吾、光明鹽、藏木香、懸鉤子、小豆蔻、紅花、丁香。共研細末,白糖調服。可治胃中毒證。服法應先以前四味引吐,之后繼用后五味。
方二:草玉梅、白硇砂、胡椒等。調和涂搽患部,可治齒痛。
方三:白硇砂、大戟、高原毛茛、短尾鐵線蓮、草玉梅、蒺藜、牛尾蒿炭、藍花參、苦菜、草決明、黃葵子、香鼬肉、錫金大戟。共研細末,絹絲過篩,童便調和,加溫發酵,涂于舌體,并攤于紗布,然后貼在舌上,待發生刺痛時,在舌脈放血,可治重舌,口吃,舌腫等舌病。
方四:藍花參、草玉梅共研,乳酪調和涂搽。可治皮膚肌肉的黃水病。
方五:斑螫、白硇砂、錫金大戟、草玉梅、羌活、蒺藜、石灰華等。與酒配和,加溫發酵,涂于面部以排面部黃水。
摘錄
《中華本草》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