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6 14:09 來源:人民網 閱讀量:5247
我國中東部地區近期出現大范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人體在低溫、潮濕和多風的環境下容易發生凍傷。那么,凍傷有哪些癥狀?發生凍傷該如何處理?又該如何預防凍傷呢?就此人民網記者采訪了應急總醫院燒傷科副主任醫師張海軍。
張海軍介紹,凍傷是由于外部環境寒冷潮濕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生活中局部凍傷更為多見,好發于四肢末端、面部和耳廓等部位。若受凍時間較長,局部組織和細胞缺氧嚴重,則會發生壞死。
“一旦外露部位出現癢痛、刺痛、麻木感和皮膚變色時,就要警惕凍傷的發生。發生凍傷后,要盡快離開寒冷環境,并迅速復溫,可以用衣物或溫熱的手覆蓋患處,以維持足夠的血供,然后盡快用37至40℃的溫水浸泡受凍部位。”張海軍說,不要使用電熱毯、烤燈、電暖器等給凍傷部位取暖。凍傷部位已經麻木,這樣做很容易引起燒傷和燙傷。
張海軍提示,凍傷后切忌用凍傷的腳走路,這樣可能會增加損傷;不要用冰雪揉搓凍傷部位,這樣可能造成凍傷部位血栓。必要時及時就醫。
那么,該如何預防凍傷的發生呢?張海軍表示,預防凍傷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在寒冷天氣要根據氣溫穿適當的衣物,衣服、鞋襪要舒適,避免因過緊而影響血液循環,并且衣物要保持干燥,潮濕后要及時更換。特別要注意面部、耳部及手足等部位的保暖。此外,要注意保持日常飲食營養均衡和適當的體育鍛煉,保證攝入充足的熱量,增強對寒冷的抵抗力。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