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8-07 13:52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6519
隨著一枚體積僅1.1立方厘米,長3.8厘米,重量只有2.4克的可取出無導線起搏器在微創手術中被植入30歲的王先生(化名)的右心室,他的心律即刻恢復了正常。
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張家友教授6日告訴記者,植入患者體內的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在顯著減少患者手術創傷、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大大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同時,還具備長壽命(近50%的電池預估壽命為20年以上)、可取出(主動螺旋固定方式配合專用的回收導管系統)、術中固定前可進行參數標測等特性,患者可以感受到更加舒適、更加精準、更加人性化的治療方式。
據了解,最新一代長壽命、可取出無導線起搏器運用創新技術治療心動過緩,能有效降低囊袋及起搏電極導線造成的嚴重并發癥。上海長征醫院是該技術獲批后,國內首批成功植入的醫院之一。
王先生平素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在最近一次例行體檢時被發現“竇性心動過緩”。在上海長征醫院,經動態心電圖等檢查,心血管內科專家診斷其罹患“III度房室傳導阻滯”。“簡單說,III度房室傳導阻滯就是心臟里負責傳遞信號的‘電線’出了大問題,心房信號無法傳遞到心室,只能各自獨立活動;而當心房和心室不再同步工作時,就會導致心力衰竭。”心血管內科主任梁春教授告訴記者,治療團隊專家會診討論和評估后認為,該疾病靠藥物無法治愈,最好的辦法就是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他介紹:“植入心臟起搏器,就是在當心臟無法有規律跳動時,幫助心臟維持正常的心率和節律。”
據了解,王先生是一位工作強度很大的貨車司機,工作時肢體活動幅度大,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需要同時滿足疾病治療和不影響后續日常工作生活兩個條件。梁春教授介紹,傳統起搏器有體積大、需要切開皮膚制作囊袋和需要電極輔助等缺陷,并不能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王先生就不宜安裝傳統心臟起搏器。
這位專家表示,根據王先生的病情和實際情況,需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這樣可以減少后期更換手術次數;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可以減少術后對工作影響,也可安全取出,以應對日后行起搏器更換手術;若疾病進展,未來可能需要升級為雙腔無導線起搏器。
記者6日獲悉,在上海長征醫院介入導管室,梁春教授團隊成功實施了新一代長壽命、可取出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王先生解決了治療難題。
局部麻醉后,心血管內科梁春教授、張家友教授、湯曄華副教授通過股靜脈穿刺,將無導線起搏器經導管順利植入到了王先生的右心室,即時穩定起搏;患者全程清醒,無明顯疼痛與不適。術后,王先生的心律即刻恢復正常,當天下午便下地行走,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王先生表示,完全感受不到體內有無導線起搏器。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