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1-05 02:41 來源:人民網 閱讀量:13148
整天對著肉眼看不見的領域做研究,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對海軍軍醫大學某中心納米醫學研究室主任李威來說,那是一個令他癡迷沉醉的世界。納米,是相當于0.000001毫米的度量單位。1個納米,比單個細菌仍小數倍。鉆進納米世界,李威十多年如一日不懈攻關,研發出一系列軍事納米醫學創新成果,跑出為戰服務的加速度。
出身工科的李威,一直對納米等先進材料技術懷有濃厚興趣。20世紀90年代末,他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碩士、博士,而后在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應用生物學博士后研究。2007年,李威申請到納米技術領先的國外某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師從一位曾獲諾貝爾提名獎的生物納米學權威,開啟了他的納米研究之路。在國外求學的日子,李威白天泡實驗室,夜里啃厚厚的學術文獻。僅用3年,就掌握了先進的納米藥劑合成技術,還在國際上率先開展納米體系微結構與性能研究。
“只有站在祖國的土地上,才有奮斗的歸屬感。”2010年,回國不久的李威收到多家研究所和985高校拋來的“橄欖枝”。他的博士導師、中科院院士吳奇告訴他,一所軍醫大學希望引進一名納米醫學專家。出生于安徽潛山革命老區的李威,一直有著參軍報國夢。彼時已36歲的他,本以為此生與軍營無緣,沒想到機會就這樣擺在了面前。2010年秋天,李威加入了人民軍隊,成為一名文職人員。
當時,納米研究的硬件設備仍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李威帶著團隊籌建全軍唯一的納米技術應用平臺,每天工作至深夜,常常就住在實驗室。兩年后,他牽頭建起國內領先的軍事納米研究平臺。2013年,實驗室亟須更新儀器設備,李威主動放棄成果轉讓費中獎勵給他個人的部分,將全部經費投入實驗室建設。此后,李威帶領團隊泡在數以千計的試劑樣本堆里,推算一個又一個復雜的物理公式。一沉潛就是8年。“干成一項事業,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責任感”,他和團隊成員經常用這句話互相鼓勁。8年攻關,李威團隊首次破解納米技術的7大關鍵參數,推導出8個納米產品定制技術公式。在此基礎上,他們自主研發出5套工藝設備,牽頭承擔千萬級項目2項,首創的動態血流條件下納米性能研究設備等成果世界領先。
2021年秋天,在某潛艇支隊鍛煉時,李威發現,有的戰士皮膚病反復發作,原因在于潛艇密閉環境中,菌群易產生耐藥性。于是,他運用納米技術,改變抗菌藥的分子成分,讓藥品可以長期作用于患處。他還研制出適用于潛艇特殊環境的納米免洗抗菌濕巾和護膚霜,深受官兵歡迎。李威又將目光投向海洋生物污染防治,決定運用納米技術為艦艇“減負”。長期附著在艦艇底部的海洋生物,不僅具有腐蝕作用,還影響艦艇的航行速度。發現這一問題后,李威想方設法定制零件、涂料和溶液,研制出一款基于艦艇納米生物涂料。
李威在海軍醫學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一項項突破:研發出可應用于艦艇外體的納米生物仿真涂料、耐高溫高寒的防海水納米藥劑、艦艇通風系統抗菌涂層……看著一項項成果接連應用到部隊一線,李威滿心喜悅:“向著服務備戰打仗用勁,讓我獲得更多成就感!”近年來,李威被評為“海軍轉型精英”先進個人,當選為海軍黨代會代表……身著“孔雀藍”的他,正在軍事科研賽道上加速沖刺。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