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17 16:07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5358
6月13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外科一病區護理團隊在護理部的組織和指導下,舉辦“糖尿病足腔內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護理”第二季度專題整體護理查房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提升護理團隊對糖尿病足這一高致殘率并發癥的專業照護能力,通過精準、系統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改善預后、緩解疼痛、降低截肢風險保駕護航。
西安市紅會醫院護理部主任胡靖、副主任職紅、介入診療中心李曉冰教授、張松靈博士、全體護士長及科室護理骨干參加查房活動,共同展開了一場深度交流與學習,活動由外科一病區護士長閆云主持。
聚焦前沿: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專業引領,洞悉治療精髓:介入診療中心李曉冰教授從糖尿病足的核心概念、影像學評估、手術器械選擇、精準的手術入路規劃到術后康復策略,進行了系統闡述。他著重強調了介入治療“創傷小、安全高效、并發癥少”的特點,并表示,經驗豐富的專科護士在早期識別患者潛在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顯著降低并發癥風險。
精細照護,貫穿圍術全程:責任護師王雯深入解析了糖尿病足和下肢動脈閉塞的臨床表現、分期、病變發展及常用手術方式。她重點聚焦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核心,特別是下肢循環功能的精細評估:必須嚴密監測皮膚溫度、顏色變化、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等關鍵指標,并詳細介紹了傷口及術后鞘管護理要點。通過真實病例分析,王雯護師展示了綜合護理如何有效延緩病情、降低截肢風險,幫助患者重獲身心平衡與社會功能。
技能演示,規范查體流程:何佳護師、張松靈博士通過現場演示糖尿病足專科護理查體的標準化流程:從視診觀察足部腫脹、潰瘍,到觸診感知皮膚溫度、利用皮溫測量儀客觀顯示缺血區域;從精準觸摸股動脈、腘動脈、脛后動脈及足背動脈評估血運,到使用10g尼龍絲試驗篩查神經病變,最后通過計算踝肱指數直觀評估血管功能。其專業嫻熟的演示,為參會人員提供了清晰、可復制的查體范式。
系統協作:責任與溫度并重——構筑康復基石
閆云護士長表示,糖尿病足腔內介入治療的成功康復絕非偶然,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成功離不開醫生診療的精準性和護理團隊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護理操作和專業素養的完美融合,才能為患者構建起堅實的康復基礎。她著重強調了血管疾病護理工作的三大核心支柱。
嚴密觀察是基石:必須嚴格實行床頭交接班制度,持續、細致地監測患肢末梢血運及循環功能,密切觀察穿刺點狀況。護理人員需時刻保持警惕,對任何細微的病情變化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精準用藥是關鍵:確保所有治療藥物遵醫囑準時準確給藥,保障治療方案的有效執行。
人文關懷不可缺: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多與患者溝通交流,理解其需求與恐懼,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有效提升治療依從性,促進身心同步康復。
收獲與展望:持續精進,服務患者
查房結束后,與會護士長們分享了學習心得。南院區手外科診療中心韓娟麗護士長結合親身體驗,高度肯定了吳智群主任團隊介入治療的優勢和此次學習的價值;內科三病區科張瑩護士長對查房內容給予了專業點評,期待未來更多交流學習。
護理部主任胡靖對本次查房活動的規范性、創新性及專業深度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科室未來護理工作的開展寄予厚望。胡靖主任表示,持續深化專科護理內涵建設,是提升患者滿意度的核心關鍵。
此次專題護理查房通過病例深度剖析、床旁實操演練、集體智慧碰撞等形式,顯著提升了外科一病區護理團隊在糖尿病足介入治療領域的專業技能與協作效能。未來,介入診療中心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在護理部的指導下,緊跟醫療發展步伐、不斷優化護理流程,探索更科學、高效的護理方法,致力于為每一位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溫暖、更專業的優質護理服務,助力他們擺脫疾病困擾,重拾健康生活的希望與信心!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