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22 18:36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9394
近期,多地遭遇40℃以上極端高溫,局地夜間氣溫直逼30℃,悶熱持續全天。面對酷暑,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淺色系衣服,覺得比穿深色系衣服更涼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選擇因暴曬時長而異
據媒體報道,曾有人進行實驗:在正午時分,將同等面料的黑色、白色、紅色衣服晾在陽臺暴曬,每件衣服上放一支溫度計。
5分鐘后: 白色衣服表面溫度38.7℃,明顯低于紅、黑色衣服,符合“淺色涼快”直覺。
20分鐘后: 結果反轉!紅色衣服36.5℃溫度最低,黑色衣服36.9℃次之,白色衣服37.1℃最高。為什么會出現反差?
關鍵原理:衣物對光熱的吸收、反射與散熱能力共同決定涼感。
紅色光波長較長,能夠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反射傳播熱輻射的紅光和紅外線。這意味著紅色衣服不僅能夠有效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還能幫助身體反射掉部分熱量,從而使人感覺更加涼快。
白色衣物反射光、吸熱少,短期更涼快;但長時間暴露下散熱較差易積熱,且紫外線防護較弱。
黑色衣物吸熱迅速,但散熱效率也高,長時間后溫度適中。
結論:同等面料衣物情況下,短時戶外可選淺色;長時間暴曬時,紅色衣物可能更有利于散熱且防曬效果較好;室內或陰涼處,深色吸熱后散熱快,更舒適。
二、暴曬下選衣,面料很關鍵
防曬性能取決于顏色和面料結構。
棉、麻面料:吸汗透氣性滿分,防曬中等,日常活動首選。
真絲面料:觸感冰涼輕薄,防曬較弱,適合室內涼爽環境。
化纖面料:雖輕便美觀,但吸濕透氣性差,汗液難蒸發,且部分面料可能含有化學殘留,易致皮膚敏感人群過敏。
牛仔、滌綸面料:結構緊密,防曬優異,但透氣性差,僅適合強紫外線短時暴露。
三、這些“涼快妙招”反害你
1. 打赤膊更涼快?錯!
當氣溫接近或超過體溫,裸露皮膚會從環境吸熱,汗液蒸發效率降低,體感更悶熱。
2. 過度暴露更防暑?危險!
過度暴露在高溫下極易增加曬傷、中暑風險,嚴重時可引發熱射病。
3. 衣服越薄越涼?不全對!
雪紡等化纖薄料透氣差;真絲、棉麻等天然薄料才是優選。
寬松的剪裁比單純追求“薄”更重要,能有效促進空氣對流。
四、特殊人群穿衣貼士
高血壓患者:穿寬松圓領衣,避免緊束領帶、褲帶,減少血流阻力。
關節炎患者:不宜穿著過短過薄,選棉麻長衣褲保暖關節,空調房加外套。
糖尿病患者:勤換衣防皮膚病,高溫天穿淺色薄長衣褲,避免紫外線灼傷延緩未愈合傷口。
科學選擇衣物,打破慣性認知,助您清爽安全度夏!
--> |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