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9-09 15:01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5484
“教育拒收率從54%降至39%,完成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患者比例從2019年的17.78%上升到2025年的19.46%;但仍有41%的患者仍無法入學,群體就業率不足一半。”日前,在“從罕見到無限”罕見病主題演講中,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王奕鷗分享了成骨不全癥群體的最新調研數據。
--> |
數據的背后,是真實的生命困境。她舉例:“許多剛剛開學的瓷娃娃此刻坐在課堂里,一整天不喝水,就是因為上廁所不方便”;一位中年病友對她說,“最怕的不是死,而是老后無人幫我翻身。”
因此,王奕鷗呼吁社會各界持續關心和幫助罕見病患者:推動教育包容,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多無障礙設施與靈活的教育方式,保障其平等受教育權;創造更多適配的就業機會,拓寬其職業路徑;建立更完善的保障體系,覆蓋從醫療到養老的全方位支持,讓罕見病患者有尊嚴地生活、無后顧之憂地老去等。
“從罕見到無限”罕見病主題演講由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共同策劃,活動邀請了七位來自醫療、公益、企業、患者社群等不同領域的演講者,他們從生命敘事、醫學探索、政策保障與社會創新等多個維度登臺分享,呼吁公眾關注罕見病群體,助力構建更加包容、溫暖的社會環境。
北京協和醫學院講課教授、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原司長熊先軍,是業內公認的“老醫保人”。退休前,他致力于解決罕見病患者的醫療保障問題。退休后,他拿起相機走訪各地,用兩年多時間,拍攝了上百位罕見病患者。
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訪時,熊先軍坦言,罕見病患者急迫需求與政策漫長周期落差巨大,他希望社會關注成為企業回歸談判桌的推力,讓全國統一的合理價格真正落地,實現患者、企業和醫保的三方共贏。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