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5:56 來源:生活百科 閱讀量:14566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很關心,尤其是孩子受欺負的問題,孩子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受欺負的可能性非常大,那么作為父母一旦知道自家的孩子受到了欺負該如何處理呢?以下將為您介紹孩子受欺負怎么辦.
孩子
孩子受欺負怎么辦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誰家不拿著跟寶貝疙瘩一樣疼著,若發現自家寶貝被欺負,作為家長的,肯定都心疼又難過。有的家長可能會找老師告家長,有的家長可能會教孩子“以牙還牙”,脾氣火爆點的甚至會沖上去把欺負人的小子揍一頓……怎樣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專家建議家長應引導孩子冷靜認識糾紛,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培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我女兒就是個小受氣包。”唐女士最近很苦惱,5歲的寶貝女兒蕓蕓從小性格內向,上幼兒園后常被幾個大孩子欺負,不是被扯辮子就是被搶了玩具,好幾次都鬧著不愿意去上學了。“這孩子吃了虧也不敢聲張,就知道哭,教她還手教她躲都沒用,我心里那個氣呀。”
其實,類似唐女士的煩惱很有普遍性。尤紅顧問說,有部分家長在孩子受到欺負時會氣自己的孩子沒用,鼓勵孩子以牙還牙。甚至訓斥孩子:“你怎么這么笨,你為什么不揍他!”實際上斥責非但不能讓孩子免受欺負,反而會產生非常危險的后果:一方面習慣成自然,孩子可能因此漸漸變成施暴者;另一方面若孩子沒有能力反擊,他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自卑。
還有的家長習慣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插手去警告對方或實施懲罰,這樣一來只會讓事態擴大,不利于解決問題。同時,如果事件中孩子本身也有錯,容易養成他是非不分的習慣。另外,小孩之間難免有點摩擦,可能今天和小伙伴吵架打鬧,明天又一起玩。父母過分介入,會讓孩子習慣于依賴父母解決與同伴的沖突,不利于培養孩子與他人的相處能力。
那么,究竟應怎么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呢?
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找出被欺負的原因,在了解具體情況之后,再采取具體可行的措施。
如果只是孩子間普通的打鬧,家長無須大驚小怪。由于兒童的語言能力比較有限,往往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容易與他人發生矛盾,在家里被寵慣了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當孩子受了委屈或遇到難題時,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說清自己的問題,在幫助他們正確面對問題后,適當地給孩子“出謀劃策”。比如告訴孩子:“亮亮為什么揪會蕓蕓的小辮子啊,是不是蕓蕓要搶他的小球呢?如果蕓蕓想玩小球的話可以換種方式跟亮亮說哦,比如拿你的小鴨子跟亮亮換著玩……”
若是超出了普通打鬧的范圍,一味限制孩子的反應,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受欺負的孩子過份忍讓,可能會助長對方的攻擊行為,造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情況。老師一般會采取一些保護孩子的措施,避免他再次受到傷害。
同時,家長必須著手培養孩子一些自我保護能力,教孩子學會自衛,必要時就可躲避危險。比如:在講故事、看電視時,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等,為孩子提供模仿的對象。其次,鼓勵孩子大聲拒絕欺凌,發出求援。如教會孩子大聲說“不許你們欺負我”,一般的小孩子都是欺軟怕硬,看到人家都這樣說話了,就不敢怎么樣了。
另外,家長發現孩子被欺負之后,應該給予恰當的安慰。孩子的心理素質較差,受欺負后,心理容易受到傷害,此時父母的安慰是彌補心靈創傷的良藥。
孩子受到欺負,有可能是對方孩子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自己孩子存在著問題,一般容易被同學欺負的孩子,大多比較內向膽小,同時寬容心不夠強,或在言語上易激惹他人生氣,遇到事情不懂得如何處理。
因此,做家長的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不夠寬容,要求過嚴,經常責備他。身教大于言傳,孩子不夠寬容大多是受家庭的影響。家長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應多些理解多些寬容,逐步調整孩子對他人的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同時引導孩子多參與社會性活動,多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