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22 19:56 來源:新華網 閱讀量:12979
4月20日-21日晚,南京傳媒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原創話劇《我和我的父輩》于該校鐘鼓劇場濃情上演。作為南京市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歷經數月的精心打磨,一經上演就吸引了校內外眾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兩場演出座無虛席,反響熱烈。
《我和我的父輩》由南京傳媒學院戲劇影視學院表演系師生共同創作,由一對父子的四個人生片段串聯起了三個單元故事——《陪伴》《獻給朱志達》《歌謠》。在橫跨四十年的時空光景里各式情節輪番上演,有溫馨、有矛盾、有歡笑也有淚水,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父輩那份深沉的愛與關懷始終如一,永遠無法割舍……
作為一部原創話劇作品,創作者們秉持著“向生活求教”的觀念,回歸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感受,透過不同時代背景下父輩的生活縮影,展現了他們在歲月長河中真誠的生活態度和深邃的人生智慧,這些將深遠的影響著當代青年。
演出中,演員們飽含生活質感的演繹引領著每一位觀眾重溫父輩的故事,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默默拭淚,那些看似細碎的生活在此刻喚回了久違的感動。觀眾的掌聲熱烈,久久不愿離去。
演出結束之后,多位專家領導出席了《我和我的父輩》演后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探討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藝術基金向高校傾斜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在小劇場創作方面的影響力和成功經驗。
會上,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藝術處處長、南京市藝術基金管理辦公室主任饒澤安在發言中,首先表達了對該劇的贊賞,多次被劇中情節所感動。他強調,藝術基金向高校傾斜的重要性。當前的藝術創作應重視現實題材,應回歸藝術本體,注重角色和內容的真實性,該劇的劇本處理得當,符合當前藝術創作的要求。最后,他對該劇的成功表有信心,推薦進一步商演,并期待南傳更多優秀作品的出現。
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導演協會理事錢態教授對藝術基金向高校傾斜表示贊賞。他認為,高校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土壤,藝術基金向高校傾斜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和想象力,為藝術創作園地注入新的活力。這部作品符合真善美的主旋律,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主創團隊充滿著對生活的愛和熱情,力薦這部作品走出南傳,走進江蘇各大高校展開巡演。
南京傳媒學院副校長,戲劇影視學院院長周安華教授指出,校園是一片戲劇的熱土,有非常強的創作力,充滿了活力、青春和想象力。這部作品是一部集“生活美學”“情感敘事”“喜劇張力”的優秀原創作品,同時也期待整個南京的校園戲劇創作涌現出更多有深度有溫度的作品。
總導演于聲瑞分享了該劇的創作歷程。作品創作初衷在于引導學生放下手機,觀察生活,從真實生活中尋找創作素材。經過串聯構架,使這些主題統一的單元作品最終形成了一部完整的戲劇作品。他表示,在創作過程中收獲了很多感動,這種感動不僅僅是來自于劇情本身,更多是在于我們越來越多地理解和認知了生活。
據悉,4月30日原創話劇《我和我的父輩》將登上紫麓雨花夢想劇場,年輕的創作者們即將接受市場觀眾的檢驗。從校園舞臺走向社會舞臺,這也將是藝術高校以創作帶動教學的成功范例。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