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0 22:17 來源:同花順財經 閱讀量:18509
航空航天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全球各國博弈“新路權”的前沿陣地。4月1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30余家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未上市企業、創投機構、券商分析師、商業銀行現場參加。
據悉,本次座談會以“‘新’連‘星’鏈:新質生產力時代的商業航天”為主題,支持產研投各方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度交流。
截至目前,上交所已連續4次組織未來產業主題沙龍,前三期主題分別為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行動方案》,著力提升科創板支持未來產業發展能級,助力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仰望星空
商業航天飛向無垠
2024年和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商業航天。
據統計,2024年,我國累計發射運載火箭68次,占全球發射數的26%,發射次數創歷史新高。其中,一批科創板“硬科技”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的優勢,助力我國商業航天“追星逐月”。
例如,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太空系列產品服務于空間任務信息分析、大型星座衛星管理以及航天數字建模等多個應用場景,支持衛星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空間信息生態建設。在相關產品的帶動下,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9.49%、9.13%。
又如,湖南航天環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大型薄壁零件的多項技術難題,推動微波器件、慣性器件等宇航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產品廣泛應用于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工程、北斗導航衛星工程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支持我國航空航天細分領域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進程及產業化發展。
除此以外,科創板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也在積極“鏈接”商業航天產業,有望在商業航天壯大過程中釋放增長潛力。
腳踏實地
空地一體協同強鏈
展望未來5年至10年,參會企業認為,受益于衛星組網、深空探索、太空育種、太空旅游等多種下游應用場景,商業航天市場增量擴容預期比較明確。
現階段,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大多處于研發投入階段,推動低成本發射、爭取早日跨越盈虧平衡點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方向。參會企業建議產業鏈上下游加強自主創新,在火箭設計、航天材料、航天發動機等環節協同探索多種技術路徑,既可以持續攻關可回收火箭技術,也可以依托我國制造業大國的供應鏈優勢,在材料等前端環節利用3D打印等技術優化產品設計、促進降本。
出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考慮,有企業認為全行業降本增效還需要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安全有序發展,避免產能重復建設或出現過度“內卷”現象;此外,也有企業認為,可以抓住我國低軌星座規模擴大機遇,通過與“一帶一路”國家在通信領域深化合作,推動我國商業航天“出海”競爭。
新質生產力在發展初期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商業航天的創新實踐和經驗積累也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的試驗和試錯。對此,相關企業希望社會各方進一步提升容錯率和包容度,為企業產品更新迭代、加快關鍵技術趕超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研發創新和“出海”競爭的新一輪征程中,企業希望能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獲得更多與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模式、發展階段更加適配的股債貸融資服務。
據了解,近期,上交所正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抓緊完善“科八條”“并購六條”相關配套措施,不斷增強科創板各項制度包容性、適配性,進一步健全科技金融服務生態,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