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2 09:06 來源:網絡 閱讀量:8014
據新華社報道“穿刺后腰部有沒有不舒服”“日常鍛煉要注意”...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周新龍,近日連線了剛剛回到臺灣省的SMA患者小依的母親李女士,仔細詢問了她的康復情況,并給出了詳細的建議。
2022年10月29日至2023年1月15日,11歲的蕭藝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中國大陸接受治療。在返回臺灣的前夕,李女士給醫(yī)護人員留下了一張紙條,“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幫助和關心,讓我們的東莞之行充滿了感動。”
脊髓性肌萎縮癥是一種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肌肉萎縮無力,各種運動功能逐漸喪失。據報道,蕭藝在1歲多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脊髓灰質炎。當時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幾乎所有救命的方法都試過了,但治療效果有限。
2021年,小依的脊柱側彎開始加劇,在脊柱兩側安裝鋼板也無法阻止病情惡化。全球首個SMA精準靶向治療藥物諾西鈉注射液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但在臺灣省,高昂的藥費是普通家庭難以承受的。
同為SMA患者的臺灣省生命之窗慈善協(xié)會理事長李毅杰表示,7歲以下的孩子只要符合臺灣省的相關條件,就可以免費注射諾西鈉,7歲以上的只能自費,單次注射的全部費用超過200萬元新臺幣,絕大多數患者家庭根本負擔不起。
在大陸,2021年11月,經過醫(yī)保部門的“靈魂議價”,一針諾西瑪鈉注射液的費用降到了3.3萬元,如果有醫(yī)保自費只需要1萬元。從朋友處得知這一信息的李女士和丈夫決定帶女兒去內地治療。
在了解治療方案后,2022年10月,李女士一家從臺灣省飛到廈門,隨后到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當年11月11日,周新龍將諾西鈉注射液5 ml經椎間隙緩慢注入小依蛛網膜下腔,分散于腦脊液中。
“當我聽到女兒順利打完針的消息時,我的眼淚掉了下來,我哭了。”李女士在視頻采訪中告訴記者,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成長,所以那一刻她感動得熱淚盈眶。“非常感謝醫(yī)護人員讓我女兒得到治療。”
蕭藝的主管護士于曉軍說,蕭藝非常勇敢。“她告訴我們這些年的治療過程,我們希望盡最大努力幫助她恢復和恢復運動功能。”
據周新龍介紹,患者在用諾西鈉治療SMA時,需要在第0、14、28、63天給予四次負荷劑量,之后每4個月給予一次維持劑量。
第四針注射后,蕭藝于1月15日與家人返回臺灣。臨走前,她給周新龍和護士們留下了紙條——“謝謝你們的關心”“謝謝你們的關心”。
李毅杰告訴記者,在臺灣省仍有一些SMA患者,蕭藝在mainland China的治療經歷給了他們新的希望。
視頻連線咨詢結束,周信龍和李女士互致新年祝福。李女士感慨地說,最近有臺灣省患者聯(lián)系她,希望來大陸注射硝西泮。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恢復和深入,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救治。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