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24 23:25 來源:人民網 閱讀量:5546
暑期是出游高峰。當前,各地紛紛打造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旅游市場消費潛力。與此同時,現代旅游業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供給質量有待提高、公共服務有待完善等。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各地實踐帶來什么啟示?本報今日起推出“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系列報道。
當前,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國內旅游市場,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隨著旅游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如何根據市場需要推出旅游新產品、打造旅游新業態,進一步激發旅游市場活力,成為旅游業面臨的關鍵問題。
文化體驗成主流
撣去千年塵埃,展開霓裳羽衣,再現“人類的敦煌”……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西側的藍色玻璃建筑中,《又見敦煌》情景體驗劇以“穿越”的形式劃破歲月的時空,帶觀眾回到千年之前的莫高窟、絲綢之路,身臨其境感受敦煌文化和絲路文化。
如今,人們外出旅游已從單純欣賞風景轉變為體驗場景,由此誕生的各類沉浸式演藝劇目不斷豐富著旅游產品,為旅游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表示,過去,人們旅游主要是觀景。現在,不少參與度高、體驗感強,全方位滿足人們不同需求的旅游產品正受到青睞,是否好玩成為衡量旅游產品在市場上受歡迎程度的主要指標。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表示,持續打造旅游新產品,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一是與科技融合共生,依托AR、VR、AI等數字技術,打造與文化和旅游資源融合而生的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比如數字類主題公園、數字展覽等;二是基于文化創意,開發劇本殺和密室逃脫、沉浸式街區和景區、懷舊景區等全新文旅產品;三是可以為游客提供深度休閑度假型的多功能集聚性產品,像Club Med類的度假酒店、特色小鎮、度假區等;四是開發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如近期火爆的國風旅游、露營旅游、冰雪旅游、郵輪旅游、海洋旅游等。
鄉村旅游展新顏
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旅游已逐漸成長為萬億元級規模的新興產業。全國鄉村旅游數據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五一”假期,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達1.72億,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518.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12.3%。
作為傳統的旅游方式之一,鄉村旅游正逐步實現從昔日的農家樂到文旅融合的蝶變。文化和旅游部依托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推動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提質增效,創新推出159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打造一批內涵豐富、主題鮮明的“鄉村四時好風光”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出了100家“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面向全社會吸引鄉村旅游創客,開展“創意下鄉”工作,探索以文化創意提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的可行路徑。
各地也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了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比如,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阿者科村有著獨特的梯田和傳統民居聚落景觀,圍繞哈尼文化、傳統工藝、梯田農耕等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開發“小而精”的文旅深度融合產品,成為活態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有機融合的典型范例。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俚島鎮煙墩角村有著被譽為“國內生態民居活標本”的海草房,以及億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天下第一奇石”花斑彩石。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煙墩角村依托當地特色旅游資源,定期舉辦海草房大天鵝攝影大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美院學生及游客來此采風、游玩,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吳麗云建議,以鄉村旅游為代表的傳統旅游產品想要求變求新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一是從理念上改變過去單一的鄉土風光觀賞體驗,發展集休閑度假、鄉村生活、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體驗項目;二是持續建設功能設施,發展鄉村環境下的品質住宿、特色餐飲、文創商品等,并在追求藝術美感的鄉村設計以及滿足便捷出入的交通等方面持續發力;三是注重人才,不僅需要本地人依托現成的房屋、土地、技能開展鄉村旅游,也需要逐步吸納有管理經驗、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多元專業人才參與其中。
多元融合產業興
到沙灘參加一場露天音樂會,到鄉村田園喝一杯咖啡,到明清大院去拍一場古裝寫真……眼下,越來越多的消費領域正和旅游相加相融、協調發展,“旅游+”“+旅游”的產業鏈不斷延伸。隨著旅游產品呈現方式從單一向復合轉變,旅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體驗感十足。
曾博偉認為,在融合業態發展的趨勢下,依托相同的空間場景,通過不同的轉化方式,開發不同的旅游產品正在成為旅游目的地和企業的新選擇。特別是高品質度假類旅游產品、戶外運動類體育旅游產品、康養旅游類產品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旅游產品業態。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康養旅游發展。包括江西、河南、海南、云南等10多個省把建設康養旅游目的地作為未來發展戰略或目標,出臺了支持康養旅游發展的政策或規劃。
除了“康養+旅游”外,美食、演出、運動、中醫等更多領域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持續打造新業態新模式新品牌,讓文旅產品更具文化味、科技范兒、煙火氣、年輕態、時尚感,讓人們在旅行過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體驗生活、享受健康。
吳麗云認為,行業融合尋找契合點至關重要。在最初規劃時,應及早將旅游功能融入其中,如“工業+旅游”要在工業類企業建設、產品生產之時,預判可開發的旅游產品,將旅游的參觀、體驗、創作等功能納入建設設計,預留發展接口。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