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3 09: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4479
近日,在國家醫保局舉辦的“醫保部門助力科技創新”分享會上,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醫藥價格處處長蔣炳鎮透露,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布27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新增100余項創新產品價格項目,覆蓋人工心臟、腦機接口等領域,將有限的政策資源用以支持高水平的真創新。
業內人士指出,醫保部門正加速向“創新催化者”的角色轉變,逐步構建起覆蓋技術準入、臨床應用、產業升級的全周期支持體系,推動人工心臟、質子治療、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一線,填補國內診療空白,惠及更多患者。
新增百余項價格項目
推動創新產品臨床應用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以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為支點,通過精準的政策設計,破解創新技術“收費無據”的落地瓶頸,打造技術轉化的“政策高速公路”。
在人工心臟領域,蔣炳鎮介紹,國家醫保局針對終末期心衰患者治療需要,在心血管系統立項指南中統一新增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費、取出費和適配費等3個價格項目,分別解決手術植入、手術取出和術后調試等醫療服務計價收費問題,實現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整體費用從百萬元級降至70萬元左右。4月1日,天津市醫保局已率先對接制定政府指導價,其中,植入費13000元,取出費6500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力衰竭與瓣膜外科中心主任貢鳴表示,國產第三代人工心臟產品的臨床應用數據顯示,其救治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已達到90%,高于國際水平;在相關的感染并發癥方面,其都是等效甚至優于國際相關水平。
針對人工耳蝸植入的復雜臨床場景,國家醫保局在耳鼻喉類立項指南中增設“畸形耳蝸”加收項。目前天津市醫保局已率先落地相關價格項目,將植入費規范至3500元,配合集采后單套價格從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大幅降低了聽障患者的治療費用。
此外,醫保部門的動態響應機制讓政策落地速度大大加快。今年3月人工耳蝸集采結果公布后,國家醫保局當月即在立項指南中增補適配費項目,天津市同步完成價格核定,從政策發布到地方執行僅用時30天。這種“集采降器材價—立項補服務價—地方快落地”的聯動模式,形成了“政策紅包”的即時釋放,讓患者第一時間享受創新紅利。
政策賦能
形成創新生態良性循環
蔣炳鎮表示,在“價格立項與技術創新并行”的格局下,國家醫保局將通過暢通收費渠道,助力滿足臨床急需的新技術新產品加快收益回報,賦能科技創新在醫療領域率先發力,形成以高質量創新為起點到合理收益回報再到持續創新的良性循環。
為助力腫瘤治療實現新突破,國家醫保局在放射治療類立項指南中統一新設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價格項目。目前,上海、浙江、甘肅等省份公立醫院已提供相關放射治療服務,并按新項目收費。
其中,上海市醫保局以綠色通道方式快速審核批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申報的“質子放療”價格項目,醫院在采用國產質子治療系統開展治療時,醫保部門通過設定單療程費用17萬元的封頂線和納入惠民保、商業保險報銷范圍等方式,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截至2025年4月,這一技術累計治療病例數已突破600例,治療病種擴展至近50種,全面涵蓋常見放療適應證和臨床應用場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原副院長、腫瘤質子中心原副主任陳海濤表示,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的突破使得質子治療費用僅為歐美國家治療費用的15%至20%,大大降低了高端醫療器械使用門檻,進一步提升了重大疾病患者的救治可及性。
另外,針對腦機接口、人工心臟等新興領域,醫保政策通過差異化定價引導產業分工。在神經系統立項指南中,明確區分侵入式腦機接口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收費標準,促使企業更聚焦細分賽道。這種“政策劃賽道—企業練內功”的機制,避免了重復競爭,加速技術迭代。
資源精準配置
接通服務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密切關注科技創新在醫療領域的新發展,聚焦填補診療空白、滿足患者需求、代表科技前沿的技術創新。”蔣炳鎮指出,這些新產品能夠被關注并甄選出來,需要符合多個維度的因素:
一是滿足臨床急需,這是統一新增價格項目的基本出發點。二是技術相對成熟,新技術應當具備獨立的服務產出和成熟的技術路徑,這是統一新增價格項目的前提條件。三是促進增量發展,為市場帶來新的增量發展,這是統一新增價格項目的重要目標。四是體現技術價值,這是統一新增價格項目的重要因素。
政策資源的精準配置依賴“臨床急需、技術成熟、增量發展、價值體現”四維篩選標準,在此基礎上,腦機接口技術在神經系統立項指南中獲得單獨立項。3月底,湖北省率先落地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6552元/次、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966元/次的收費標準,后續一旦技術成熟獲批進入臨床使用,即可依規計價收費。業界認為,這種“以臨床需求定方向、以技術價值定支持”的機制,使有限的政策資源聚焦真正能解決患者痛點的創新技術,接通了服務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蔣炳鎮說,“我們期待有更多高質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涌現,也希望相關企業根據臨床價值、供需關系、競爭格局、支持能力等因素合理定價,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于民。”
專家指出,國家醫保局通過價格項目立項“準入鑰匙”的創新實踐,正助力醫療行業構建起“技術可及—患者受益—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隨著政策工具箱的持續升級,以“政策賦能+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將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