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04 23:45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0046
經歷過四次腹部手術的腹腔能有多復雜?當腸管、子宮、腹壁像被鐵網焊死般黏連在一起時,傳統手術刀可能束手無策。但這一次,機器人手術系統用540度自由旋轉的“機械手指”在放大10倍的3D視野下完成了一場毫米級的“拆彈手術”。近日,西安市人民醫院婦一科成功為一名復雜黏連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全子宮切除術,用科技之力改寫了多次手術患者的治療困局!
39歲的李女士來到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婦一科就診。兩次剖宮產、一次腸梗阻急診手術讓她的盆腹腔儼然變成了“地質斷層”,她的腸管與大網膜、子宮、腹壁間形成致密黏連觸之如鐵板,這種“焊接式黏連”不僅導致其慢性腹痛,更讓計劃中的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風險陡增。開腹手術需切開陳舊瘢痕,創傷極大,恢復慢,常規腹腔鏡還可能因視野受限引發腸管或輸尿管損傷。
面對險境,婦科團隊迎難而上,主任馬輝平決定啟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這也成為了本次手術“破局”關鍵。
三維高清視野,透視粘連“迷局”
機器人鏡頭提供放大10倍以上的高清立體視野,清晰呈現患者腹腔內黏連組織的層次與邊界,精準識別包裹其中的血管、腸管及輸尿管,為安全分離奠定基礎。
仿真腕器械,靈活穿越“雷區”
機器人器械具有7個方向540度自由旋轉能力,在患者腹腔內狹窄、深在的黏連間隙中靈活穿行,精準完成粘連組織的鈍性、銳性分離,最大限度保護脆弱腸管與輸尿管。
智能震顫濾過,操作穩如磐石
系統自動濾除人手震顫,在分離患者血管豐富的黏連組織時,實現毫米級的精準操作,顯著降低出血與副損傷風險。
雙術者協同,效率與安全并重,主刀醫生與助手通過控制臺默契配合,一人精細分離粘連,一人提供最佳暴露與輔助,高效攻克粘連難關。
手術團隊像拆解錯綜復雜的電路板般,逐步分離黏連組織。機械臂精準識別并避開右側輸尿管,其走行已被黏連扭曲成“S”形,在機器人“智能眼”與“穩定手”的護航下手術團隊如同進行一場精密的“拆彈”工程,歷時2小時成功分解所有致密粘連完整切除病變子宮。
腹壁僅存數個微小戳卡孔,出血量顯著低于傳統術式,有效規避了腸管損傷、輸尿管損傷等嚴重并發癥風險。
此次手術僅在患者腹部留下3個8mm和1個1.2cm“鑰匙孔”大的傷口?;颊呃钆吭谑中g次日即下床活動感慨道:“原以為要在肚子上開大刀,沒想到只4個‘鑰匙孔’,第二天就能自己吃飯走路?!?/p>
本例高難度手術的成功,彰顯了機器人手術平臺在處理復雜盆腹腔粘連、高風險多次手術中的革命性優勢。它突破了傳統術式的局限,將原本高風險、大創傷的手術轉化為精準、微創的安全治療,為多次腹部手術史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