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9-07 01:47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7134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日在廣州表示,公民科學素質是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體現,將推動更多領域的科普與科研融合,讓科學知識成為公眾應對健康問題的有力工具。
2025南山科普大會當天在廣州舉行。該大會已連續舉辦3年,設置論壇、主題展覽和系列科普活動等,聚焦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生物醫藥創新、公共衛生安全等議題,旨在打造全國首個以“全民科普+健康產業”為核心的交流平臺。
中國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已于9月1日啟動。據中國科協的數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37%,提前完成2025年階段發展目標。
鐘南山表示,科普工作在中國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推動科技創新兩個方面。首先,科普工作旨在提升全國人民的科學素質,使其具備對科學技術的基本理解能力。其次,科普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兩者相輔相成。通過科普,公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科技創新,從而推動國家科技能力的整體提升。
通過科普工作可以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科普工作主要集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結節兩個方面。
鐘南山指出,慢阻肺在40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13.6%,但公眾和醫生對其認識不足,往往在病情嚴重時才進行干預。“我們正在推動早期發現和干預,例如通過科普,我們幫助公眾正確認識肺結節,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并通過AI技術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減少誤切率”。
鐘南山認為,科普工作對提升國家科技能力有深遠影響。科普不僅提高了全民科學素質,還促進了科研與公眾的互動,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轉化為實際應用。
--> |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