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0 14:05 來源:中國網 閱讀量:11751
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北交所首屆國際投資者推介會上,北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隋強表示,北交所設立以來,緊緊圍繞市場定位,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關鍵制度創新為突破,持續優化市場投融形態,持續探索形成了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中國模式。當前,北交所持續推進高質量建設,充分發揮新設市場的優勢,當好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加快形成比較優勢和特色品牌。
9月1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明確提出,發揮北交所新設市場優勢和改革試驗田作用,目的就是在滬深北三家交易所協同、錯位發展的格局下,加快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隋強介紹,北交所是新興的成長市場,極具投資價值。開市近兩年,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聚集,上市公司已達228家,總市值超2700億元;上市公司近一半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八成募集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增長潛力。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市場交易,超600萬投資者,800多只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QFII、RQFII等多類投資者入市,2022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達34%,超八成提供現金分紅。
隋強表示,北交所正處于高質量建設的關鍵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近期,北交所將扎實推進北交所的高質量建設。
一是進一步匯聚更多優質投資標的。抓緊落地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支持一批市場認可度高、內生發展動力強的優質企業快速進入北交所;北交所將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創新發展,向市場提供一大批真實、透明,值得信賴、值得投資的優質標的群體。
二是進一步擴大投資者規模。大力加強投資端建設,推動個人投資者,以及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資金積極入市,不斷優化北交所投資者結構;加速拓展做市商數量和類型,改善交易估值、提升市場流動性。
三是不斷豐富產品和服務。盡快推出債券二級市場交易,研究編制專精特新指數、合作推出跨市場指數,逐步構建覆蓋股票、債券、基金、指數的“全品類”體系,提供更多長期投資和風險管理工具。
四是不斷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發揮立足北京、面向全球的區位優勢,不斷拓展企業、投資者、產品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支持QFII、RQFII等各類境外資金參與市場,探索體現北交所特點的跨市場互聯互通模式,完善開放環境下的市場監管,為全球投資者便利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共享創新發展紅利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