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15 17:19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10551
受海外利好消息影響,公募集中持倉的港股創新藥板塊集體拉升。
受外圍政策利好支持,近期公募重倉的港股醫藥賽道開始逐步回暖?;鹨患緢髷祿@示,截至今年3月末有超20只基金重倉持有藥明生物,包括港股主題基金以及利用港股通倉位買進的A股基金產品。
醫藥賽道今年初備受基金經理青睞,以至于成為公募最為超配的四個賽道之一,甚至出現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大膽重倉高彈性創新藥股票的現象,但未料醫藥賽道表現在市場反彈中大幅低于其他賽道。
不過,拖后腿的醫藥主題基金在凈值損失中份額規模卻普遍逆勢增長,市場人士對此判斷,盡管醫藥賽道短期擾動多,但因為醫藥已沉寂數年且基本面改善較好,其向上彈性和潛力仍是最具吸引力的行業之一。
債基也湊熱鬧,公募超配醫藥股短期表現略尷尬
港股創新藥板塊在今年初備受公募基金經理重視,醫藥賽道成為第一季度期間基金經理超配最為顯著的四個賽道之一,公募對創新藥尤其是港股相關股票的重視還進一步體現在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大膽涉足其中,并將創新藥股票列入基金重倉股。
這種低風險基金產品重倉高彈性創新藥股票的現象,暗含著基金經理對創新藥股票的上漲有著強烈信心,不過,受外圍市場影響和海外政策擾動,港股創新藥板塊令許多基金經理稍稍失望,在今年的港股大幅度反彈過程中顯著拖基金業績后腿。
以北方一只債券型基金為例,其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間將港股的石藥集團納入核心持倉,但后者表現低迷,拖累該只低風險產品的凈值表現,導致業績倒數。
甚至有非醫藥主題的穩健類FOF產品對醫藥大為看好,以至于將其核心股票倉位幾乎全部押在創新藥賽道,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上海地區一只公募FOF產品的核心持倉策略是“基金產品倉位”全部覆蓋到低風險的債券基金上,前十大基金幾乎全是債券產品,而該FOF的“股票倉位”則是選擇重押創新藥賽道,前十大股票也幾乎清一色為醫藥股,但亦因為創新藥公司在今年港股反彈中大幅落后于其他賽道,上述FOF產品年內收益表現因此受到拖累。
抄底信心增強,醫藥基金份額規模普遍逆勢增長
盡管港股醫藥賽道在今年前五個月令許多基金經理感到失望,但醫藥主題基金規模不降反增的現象,也凸顯出港股醫藥賽道超跌后所蘊藏的巨大潛力,此番海外市場利好消息的出現,也印證了進一步的可能。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華南地區一只大型港股創新藥主題基金今年內已經損失達到22.8%,而由同一位基金經理所管的港股消費主題基金卻保持著正收益,盡管醫藥主題基金的表現大幅度落后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港股行業基金,但相關港股醫藥基金卻在年內收益嚴重損失下出現份額規模的逆勢增長,凸顯出當港股醫藥賽道不漲反跌的現象,反而令投資者對抄底優質資產以及后市表現抱有信心。
事實上,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醫藥主題基金大多出現明顯的凈申購,許多覆蓋香港創新藥企業的ETF基金份額持續增長,反映出盡管短期醫藥板塊走勢偏弱,但從更大的宏觀角度看,投資者對港股尤其是創新藥賽道的投資信心正在顯著回升,以至于在行業賽道表現落后的背景下仍能持續吸金。
而對于相關醫藥基金今年以來落后于市場平均收益的現象,上述管理醫藥基金的人士也特別指出,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發酵,對CXO相關企業有一定影響,但另一方面看,國內創新藥利好政策不斷醞釀,行業發展有望受益于政策的強力驅動,創新藥審評審批、掛網及入院有望加速,創新藥院內應用限制有望減弱。創新藥板塊整體在政策面、技術面、基本面、融資面、估值面均面臨多重共振,今年二季度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等國際醫學會議將陸續舉辦,港股創新藥值得關注。而上述基金經理所言的“生物安全法案”則在6月12日傳出仍未納入立法安排,市場也將此解讀為該法案立法落空或出臺的可能存在更多變數,這使得此前因該事項導致創新藥板塊走弱的因素有被排除的可能,從而引發市場大漲。
大勢向好,醫藥賽道投資應淡化短期股價波動
對于醫藥賽道當前的配置策略,不少基金經理也傾向于創新藥具有更大的彈性。
平安基金醫藥基金經理周思聰表示,海外流動性拐點顯現,實際利率下行有望推動生物醫藥板塊。展望后市,沉寂了數年的醫藥板塊的配置價值越發凸顯。周思聰認為,新周期來臨,創新藥發展蓄勢以待。研發端,從依賴進口到頻繁出海,國內新藥研發實力逐步攀升。審評端,國內創新藥審評時間縮短、數量有望走高。支付端,醫保基金支出逐漸向創新藥傾斜。聚焦未來,周思聰認為以創新為主的產業性機會或是全年的核心主線,建議關注存在戴維斯雙擊可能的創新藥投資機會。
景順長城醫療健康基金經理詹成認為,當前醫藥賽道投資應該淡化短期的擾動,從產業邏輯和公司質地出發選股。配置上關注住院端并優選競爭格局穩定、細分領域能做出增量的品種,優選能夠在醫保內份額提升的品種,包括創新藥、器械及其產業鏈;其次是醫保內份額穩定且競爭格局良好的品種,如慢病和手術用藥、檢查檢驗設備、耗材等。院外市場從醫保外資金出發,優選自我診療消費中兼具品牌認知和渠道優勢的品種,以及出海市場作為重要增量中有競爭力的企業,同時在醫藥各個子領域里均衡配置,專注細分領域個股篩選。個股層面,從估值性價比和業績確定性的角度調整持倉,醫藥行業長期成長性無需擔心,受益于醫療技術進步帶來的供給端提升、老齡化與收入提升帶來的需求端提升,未來將挖掘在自費市場和出海市場表現不俗而獲得增量資金關注的品種。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