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26 20:07 來源:東方網 閱讀量:18644
前幾日,去友人家串門,他說他家天熱時也不常開空調,他更愿意用電扇。電扇帶來的風讓他更自在。而更多時候,他愿意讓自己每天出一身汗,說這更符合自然規律。如果讓他長時間置身于空調房間中,他馬上就會生各種空調病。我欽佩他的這種堅持,因為我已經漸漸習慣了空調房里的冷風。由此想到這段時間以來,我的肩頸為何會常常酸脹得難受。想來必是夜間空調開得太低,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所致。
電扇和空調的比較,讓我想到自行車和汽車的區別。我發覺,電扇和自行車,都更適合老一輩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自行車從十八世紀發明以來,就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我認為這是人體力學和機械的一種完美結合。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發明的電扇,產生的風也非常接近自然,這是一種容易讓人接受的自然風。所以,我愿意把自行車和電扇稱作是一種科技的有限進步,能為人類帶來適度的便捷,是一種有節制的進步。
而空調、汽車等,這些科技的進步,雖也為人類帶來更多便捷,卻具有一種放任科技無限進步的本能。這些科技進步確實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便捷,不過同時也會帶來更多諸如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等不利影響。而且,人類越是依賴這種進步,人類自身的感覺和適應性就會越加退化。反而讓人逐漸脫離了大自然。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每當盛夏來臨,人們的情緒往往會變得更加焦躁不安,無法專心做事。我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會與一些學生家長有交流。每當暑假來臨時,神獸歸籠,這些家長往往與我的交流更為頻繁,與我抱怨孩子的各種問題,希望我可以為他們支支招。
其實,我們現在所處時代,有一個總的癥候,那便是普遍的焦慮不安。似乎每一個人都怕自己落后于人,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面對這些焦慮、不安,我有屬于我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精神降溫法——走進大自然。當走進大自然,我的內心馬上就能自然降溫下來。記得英國作家毛姆曾經說過一段話:“一個人能觀察落葉、鮮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樣。”人生的常態,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困境組合而成。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我們要怎么樣坦然面對這些生命中接踵而至的困境呢?
每當我心情不好,情緒波動,我就會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觀察一片樹葉的細微變化,去聆聽一朵花綻放時的聲音,去發現天空中云朵瞬息萬變的樣子。去觀察,去想象,似乎就能夠馬上走出內心的那片陰霾。無論怎么樣深入去觀察自然,我都不會感到厭煩。常常是像在翻閱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那樣,常讀常新。
記得有一年,我初入職場,租住在縣城一個老小區的頂樓。夏天的夜晚,頂樓被曬得很燙。我一個人躺在涼席上,身邊只有一臺電扇,床頭放著一疊新買的書籍。我抽出其中一本,記得是《瓦爾登湖》,我只穿了汗背心,三角肌和胸口上都沁出了豆大汗滴,卻讀得異常清涼。原來,閱讀也能讓人得清涼。我想,閱讀或許是我另一種精神降溫法了。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