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2 09:58 來源:中國廣告網 閱讀量:11702 會員投稿
上海長寧舉辦近60場美育活動,以豐富內涵點亮市民美好文化生活
3 月 29 日,東方網記者王泳婷報道:從非遺工坊里匠心獨運的傳承,到美術館中引人入勝的展覽,再到社區文化空間內充滿趣味的藝術課堂…… 隨著 2025 年上海市民文化節 “城市美育日” 長寧區專場活動于上海薈聚盛大啟動,長寧區全年市民文化節活動的大幕也隨之拉開。長寧區聯合區級文化場館以及 10 個街鎮分會場,精心籌備了近 60 場文化惠民活動,通過展演、展覽、培訓、講座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市民盡情享受精彩紛呈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受文商旅融合帶來的全新氣象。
今年的 “城市美育日”,長寧區別具一格地將主會場設在 “薈聚” 商圈,創新性地打造出 “文商旅體展” 融合的全新場景。活動期間,長寧區推出了 “非?長傳習工坊”“ART 鄰里空間”、公共文化 “新空間”、“文化項目主理人” 四大文化創新項目,并舉行了揭牌和受證儀式。長寧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新項目的啟動,將助力長寧區完善、探索 “三三二” 工作機制,也是提升優質公共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成效的關鍵舉措,進而優化 “10 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持續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與此同時,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 2 樓的虹橋當代藝術館內,“從木刻到數字 —— 第四屆長三角中青年版畫家邀請展” 精彩開幕。展覽通過對比木刻版畫與數字藝術,深入探討技術革新對藝術本體的多方面影響,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前來駐足欣賞。在藝術中心的 520 劇場,蘇州市評彈團帶來的中篇彈詞《古城青春》溫情上演,巧妙地以 “一只桶、一口井、一塊匾” 串聯起蘇州城的煙火故事,讓評彈愛好者們在吳儂軟語中領略傳統曲藝的獨特魅力。
此外,長寧區圖書館采用 “講座 + 體驗” 的模式,舉辦了 “蘭韻書香” 昆曲劇目導賞活動。活動邀請上海昆劇團的表演藝術家和優秀青年演員,通過對《牡丹亭》等經典昆曲劇目片段的賞析、角色解析以及互動體驗,引領觀眾走進昆曲的詩意世界,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 “百戲之祖” 的高雅韻味。由長寧區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務中心與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聯合開展的 “春華秋實 —— 插花雅集” 美育花韻雅會也同步舉行,市民們通過插花這一古老而優雅的藝術形式,在花香中感悟生活的詩意與美好。
值得關注的是,長寧區以 “文化 + 科技” 為切入點,打造沉浸式美育體驗。3 月 29 日上午 9 時,長寧文化藝術中心與北新涇街道共同舉辦蘇河源起?沉浸城市故事會智趣賦能親子 Citywalk 活動。活動帶領 15 組親子家庭從長寧非遺中心出發,沿著蘇州河畔開啟一場親子共學的文化探索之旅,借助 AI 科技將中醫藥文化與城市記憶緊密相連。科技艾灸、AI 華佗面診、AR 識別中草藥…… 活動中,孩子們通過 “五感識藥” 盲盒探秘,觸摸、嗅聞、觀察中藥材,在傳統與科技交融的體驗環節中,深切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日,長寧文化藝術中心一樓的虹橋半島版畫藝術中心、二樓的虹橋當代藝術館,分別開展了 “來自春天的藝術共鳴 ——AI 攜手版畫創想之旅”“AI× 版畫:智能時代的藝術融合探索交流會”。前者將 AI 科技與版畫藝術巧妙融合,市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借助 AI 生成春日元素,再經過剪撕、絲網印制等步驟,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春日版畫,充分感受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魅力。后者圍繞版畫在智能時代的傳承與創新展開,策展人、專家、作者等齊聚一堂進行交流互動,并通過文化云直播,吸引了大量線上觀眾參與,借助數字技術進一步擴大了版畫藝術的影響力。
記者了解到,長寧區 10 個街鎮也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共同描繪 “城市美育日” 的絢麗畫卷。天山路街道與虹橋當代藝術館舉辦 “共繪長寧未來” 市民粉畫寫生活動,10 位藝術家帶領市民用粉畫記錄城市變遷,讓市民通過藝術創作參與城市建設。同時,新華街道的音樂會、江蘇路街道的豫劇展演、華陽街道的微展覽等社區文化活動也熱鬧開展,為市民打造了家門口的藝術盛宴,有力推動美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