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22 09:13 來源:中國網 閱讀量:8971
今年以來,A股震蕩上行,8月份以來A股市場主要指數更是持續上漲。在此背景下,外資機構加速入場布局A股。高盛Prime Brokerage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正以6月底以來的最快速度買入中國股票。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的最新研報觀點認為,A股市場情緒顯著回暖、中期展望向好。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1日,外資機構持有A股市值約2.5萬億元,相比2024年末的2.31萬億元增長8%,占A股總流通市值的2.72%。
此外,截至8月21日記者發稿,A股市場已有920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報,其中有26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里出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合計持股市值約301.40億元。從行業偏好來看,QFII更青睞醫藥生物、化工、食品飲料等領域。
從持股比例來看,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思源電氣、雙環傳動、宏發股份、益豐藥房、華明裝備等A股公司的外資投資者持股比例均超24%,反映出國際資本對A股優質資產的認可。
今年以來,外資機構調研A股公司的節奏也明顯加快。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年內共有680家外資機構累計調研A股公司5620次。全球對沖基金Point72、高盛證券有限公司等6家機構調研次數均在100次以上。
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子等板塊是外資機構的重點調研方向,尤其是自動化設備、機器人、鋰電池、光伏設備等細分領域受到高度關注。例如,淡馬錫富敦投資有限公司高度關注匯川技術、百濟神州、中控技術等公司。
惠理中國業務副總裁及惠理集團投資組合總監盛今認為,外資機構非常重視調研。以惠理為例,每年需要在亞洲范圍內進行超過1000次的上市公司調研。
未來市場熱度能否持續?高盛發布的研報認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明顯增加,但配置仍處于保守區間,配置缺口將持續支持中國市場的后續上漲。根據EPFR初步數據,截至7月末,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市場的主動配置比例上升,達到6.4%,仍低配330個基點。
多項因素支持市場熱度持續,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一是A股融資余額占市值的比例仍較低;二是銀行存款余額持續強勁增長,為股市帶來潛在增量資金;三是交易量維持高位;四是與全球主要市場相比,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
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表示,盡管近期權益市場顯著回暖,但基于估值水平、股債性價比及政策環境綜合判斷,當前A股尚未進入過熱區間,長期可投資性依然突出。
摩根士丹利也認為,A股表現將繼續領先。該機構預計,資金加倉中國股市的趨勢將更為強勁。中國股票市場的獲利修正幅度趨勢在全球主要市場排名較前,且估值較其他市場更低,大概率會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從外部因素來看,摩根士丹利認為,隨著越來越接近美聯儲的降息時間,以及市場對美元走軟形成更廣泛共識,全球投資者配置非美市場的意愿會進一步增強。
從產業層面看,多家外資機構持續關注“反內卷”對企業的影響。李長風認為,“反內卷”政策的推出,將持續提升中國A股的可投資性。
高盛發布的研報認為,“反內卷”有望為中國企業盈利注入新的動力。從行業角度來看,在利潤率回歸正常的情況下,潛在的供給減少和行業整合,有望推動相關行業的盈利到2027年整體提高53%。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