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22 10:50 來源:中國網 閱讀量:17139
一個更理性、更可持續、更值得托付的公募基金時代,正在清晰地向我們走來。
2025年盛夏,A股市場熱浪翻涌:總市值歷史性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上證指數刷新10年高點,AI創新、機器人產業化、創新藥出海等主題輪番引領投資熱潮,市場信心顯著提振。
權益類基金迎來全面回暖。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年內超96%的權益類基金實現正收益,其中收益超30%的產品逾千只。易方達、匯添富、廣發等頭部機構旗下多只基金表現尤為亮眼。
在這片沸騰之下,作為連接億萬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的橋梁,公募基金行業呈現出迥異于以往的冷靜:績優基金主動限購、機構真金白銀自購、大力構建平臺化能力……這些舉措背后,是從“造星”到“筑臺”、從追求規模到守護信任的范式遷移。
以系統化投研取代明星依賴,以長期主義超越短期波動。信任,正在取代規模,成為這個行業最珍貴的資產。
市場回暖:科技成長成為業績引擎
2025年的資本市場,科技成長成為最鮮明的底色:DeepSeek橫空出世掀起AI新浪潮,人形機器人驚艷亮相,創新藥揚帆出海……熱點板塊有序輪動,市場情緒持續升溫。
在此背景下,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顯著提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全市場超96%的權益類基金實現正收益,20余只產品年內收益翻倍,千余只基金收益率超過30%。易方達、匯添富、廣發等老牌勁旅展現出深厚的投研底蘊。
在近一年實現翻倍的86只基金中,易方達、廣發、永贏等占4席及以上,在44家基金公司中“翻倍基”數量領先;而近三年年化收益率達到20%的36只產品中,易方達、景順長城分別有3只產品領跑,匯添富、華商等機構亦有亮眼表現。
點燃這場業績盛宴的核心引擎,正是以AI為引領的科技狂飆與創新藥為支柱的產業崛起,中證人工智能指數、創新藥指數近一年漲幅分別超過100%和50%,成為資金競逐的主賽道。公募基金對科技成長的戰略聚焦日益清晰,國泰海通研報表示,主動偏股型基金二季度配置科技成長板塊比例已達42.68%。
頭部機構的動向尤為值得關注。以易方達基金為例,在股市沉寂的這幾年,這家機構堅持深度研究,在科技、高端制造等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板塊進行了諸多前瞻布局。深入分析其持倉軌跡可見清晰脈絡:2019年至2024年間,易方達主動權益類基金在TMT板塊的持倉比例從11.4%躍升至21.4%,工業板塊持倉也強勁增長,從8.6%增至17.3%,兩者合計占比已近40%。按照人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總體統計制度統計指標》的口徑統計,截至2024年底,易方達主動權益類基金投向科技金融的資產規模接近1300億元,占其凈資產的比重已高達44.5%。
與此同時,易方達顯著加大了對代表創新前沿科技的科創板與創業板的布局力度。2019至2024年,其主動權益類基金投向雙創板塊的資產規模從113.5億元躍升至374.8億元,增幅230%,占凈資產比例也從7.5%提升至12.9%。
這種對新興產業領域戰略性的高度重視與持續深耕,構成了易方達等頭部機構在本輪行情中獲取超額回報的關鍵基石。
平臺時代:體系化能力取代明星依賴
當投資的主戰場加速轉向技術迭代迅猛、專業壁壘高筑的科技賽道,依賴明星基金經理“單兵作戰”的傳統模式正在被顛覆。面對高壁壘、快迭代的硬核科技領域,一批領先的基金公司已率先構建起強大的平臺化能力——通過整合投研資源、強化團隊協作、完善系統流程,驅動整個行業從“造星”加速邁向“筑臺”。
隨著《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落地,變革路徑愈發清晰:從追捧個人光環轉向鍛造可持續、可復制、可傳承的投研體系;從規模迷思回歸到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核心使命——一場深刻的價值回歸正在公募行業全面展開。
變化已清晰可見:基金公司從過去的突出明星基金經理,轉向呈現團隊協作、科技賦能與系統化投研的理念。打造風格穩定、業績可持續的平臺型公司,正迅速成為行業共識。正如中歐基金竇玉明強調的,長期業績的穩定兌現,高度依賴平臺和團隊的體系化支撐——這不僅需要統一的方法論、開放互信的文化,還要建立能夠代際傳承的人才梯隊。
易方達正是平臺化轉型的先行者與標桿,其打造的“大平臺、小團隊”模式,猶如高效運轉的“百貨公司”容納眾多風格鮮明的“精品店”。平臺是強大的支撐:整合的研究資源、統一的交易執行、嚴密的風控合規及高效的運作支持,為投資提供堅實保障。
在這一穩固平臺上,各風格鮮明的投資團隊得以專注深耕能力圈,形成清晰穩定的風格策略,打造全面縱深的投資人才梯隊,近年來持續涌現出鄭希、武陽、楊楨霄等中生代及劉健維、楊宗昌、何崇愷、蔡榮成等新生代的優秀基金經理。
這條路徑早已被國際資管巨頭驗證。美國Capital Group自1958年推行“多基金經理制”,通過分散決策、深度研究、弱化明星依賴,持續創造超額收益。如今,易方達的“平臺+精品店”生態、中歐基金的工業化投研體系、天弘基金的智能化平臺等多元探索與實踐,正共同繪制中國公募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
長期主義:市場熱浪中的理性堅守
眼下,面對指數攀升與資金躁動,公募行業展現出難能可貴的克制:績優基金密集限購,機構真金白銀自購,明星光環讓位于平臺力量。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年內收益超50%的基金中,31只暫停申購,69只限制大額申購。例如,招商成長量化限購降至2萬元,易方達科融、中歐醫療創新、永贏睿信等產品紛紛加入限購行列。
同時,公募自購呈現新特點。截至8月18日,137家公募機構自購總額超50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八成。權益類自購規模達27.3億元,同比增長112%,占比首次突破54%。8月10日,南方基金更以2.3億元認購旗下ETF并鎖定一年。
業內人士認為,自購將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既響應監管引導,也彰顯對市場及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自購多發生在市場上行、情緒高漲時期,打破以往“下跌托市”模式,傳遞出更積極的信號。
無論是限購、自購,還是去明星化,其背后都是對“長期主義”的堅定踐行。正如易方達基金所秉持的信念——“我們執著于在長跑中勝出”,其愿景是成為“值得長期托付的世界級綜合性資產管理公司”。為實現這一目標,易方達持續錘煉三大核心能力:大規模資產管理的能力、清晰風格與優秀業績的產品能力、長期可復制的投資能力。
將“長跑精神”融入血液,體現在行動:實施長周期考核,注重3—5年中長期業績;建立“傳幫帶”人才機制,推動文化傳承;管理層“逆行”——資深基金經理卸任管理職務,重返投研一線,重塑“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行業氛圍。
眾多公募基金的實踐表明,“熱市中的理性”不是短期策略,而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公募機構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戰略定力,折射出行業對長期主義的篤行,標志著行業本質的回歸:從追逐規模,轉向專注投資能力、風險管理和持有人利益。唯有專注于長期價值的機構,才能穿越周期、行穩致遠。真正的資產管理,終要回歸持續創造價值的深海。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