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8 10:11 來源:中華健康 閱讀量:13987
喜歡吃玉米的朋友,不在少數。
黃白紫各種顏色,脆糯硬各種口感,味道也分甜和不甜,玉米家族也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趁著周末各位有空做飯,健康頭條請來了研究植物的史軍博士,來說一說玉米對健康的好處,更有煮玉米的小技巧要告訴大家哦~
煮玉米時加點它 味道好到不得了
加點鹽!但不要太多。
煮玉米時,在水開后,往里面加少許鹽。少許的咸味,能夠更加突顯玉米本身的清甜的味道,入口之后,味道會更好!
另外,燒煮時在水里加一點小蘇打,可以讓玉米更有營養(yǎng)。為什么呢?下文會有解釋。
煮玉米前,可以先泡上 20 分鐘左右,再開大火煮熟。帶著薄衣煮,則可以保存下來一種獨特的谷物清香。
甜玉米和老玉米在水開后需要再煮上 8 分鐘左右,黏玉米(白色的)通常要煮得更久一些,水開后再煮上至少 10 分鐘。
煮熟后,記得把玉米撈出,瀝干水分。長時間泡在水里,玉米的味道和口感會變得不好。
玉米營養(yǎng)挺不錯 均衡飲食更重要
就像小麥和水稻一樣,作為植物的籽粒,玉米中也蘊含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以備種子萌發(fā)所需。
這里面最多的成分就是淀粉了,新鮮玉米中,碳水化合物占到干物質的 74%,伴隨有 9.4% 的蛋白質,與大米和小麥基本相當,或者略有超出。
正因為營養(yǎng)豐富,早在 3000 年前玉米就已經被美洲的瑪雅人當做自己的主食了。
但是相較于水稻和小麥,玉米有一個先天的劣勢——如果不經堿性溶液處理,玉米籽粒中所含的煙酸就無法釋放出來。這也是之前提到,在煮玉米時加一點小蘇打的原因啦。
不過不加也無妨,在中國人的食譜中,食物構成相當豐富,玉米中的煙酸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取。
玉米是粗糧嗎?沒那么「粗」
不少人把玉米當作一種粗糧,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遠非一種完美的食物。
這里,特別需要提醒一下有糖尿病的朋友。
新鮮玉米的升糖指數約 70,屬于比較高的升血糖食物。
所以,千萬不要被它們略顯粗糙的口感所蒙蔽,一定要注意控制攝入量,避免血糖控制不佳。
玉米的品種對于血糖也有不同的影響。黏玉米更容易推升血糖。另外,深度粉碎且長時間熬煮的玉米粥,消化吸收起來很快,升血糖的作用,也很快。
對于糖尿病朋友來說,一方面,要注意吃玉米的量;另一方面,選擇非糯性的粗磨玉米碴,熬粥的時間短一點,相對來說,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玉米須煮水 能降血壓、降血脂?
并不能!
所謂的玉米須其實是玉米的花粉管,作為植物繁殖器官的一部分,玉米須確實含有復雜的化學成分,比如黃酮類物質、氨基酸、礦物質以及部分氨基酸。
但是這些物質就目前來看,很難直接作用于人體的代謝系統(tǒng)。
在人類身上是否有效,還是個未知數。就更別說,僅有的幾個動物實驗本身,都存在樣本量過少、沒有后續(xù)重復實驗等諸多問題了。
簡單來說就是,玉米須煮水的降三高的功效,目前為止仍缺乏確切的證據。喝一點是可以,但別因為這個,耽誤正常用藥。
甜玉米、紫玉米、花玉米,是轉基因嗎?
甜玉米的種植歷史非常久遠,而紫玉米和花粒玉米也是玉米自身基因發(fā)生改變,跟轉基因技術本身沒啥關系。
而且,中國還沒有批準這類轉基因玉米的商業(yè)化種植,所以是不大可能在市面上買到轉基因甜玉米的。
總結一下,玉米挺有營養(yǎng)也很好吃,但別指望用玉米須煮水來控三高,糖尿病患者更是要注意別吃太多。
如果做了松仁玉米、玉米烙等菜,那主食記得要減少一些。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