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6 09:04 來源:網絡 閱讀量:12280 會員投稿
2024年全國兩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健康中國”再次成為兩會熱議的話題之一。中醫醫學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貢獻。“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弘揚好這份寶貴遺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為復興和傳承千年中醫藥文化,響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媒體矩陣傳播,以“觀兩會 論健康”,特報道在中醫發展復興的道路上,作出杰出貢獻的中醫人!
中醫血液病診療專家由璽印老師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傳統中醫人,卻不墨守陳規,在中醫藥發展的道路上,執著追求 ,鍥而不舍 ,勇于創新,讓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完美結合,在臨床上攻克白血病治療難關,取得了相應的國家專利,用精湛的技術給患者帶來了治愈的光明和希望。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中醫血液病診療專家由璽印老師,從他的故事中感悟當代中醫師的仁與德、術與專。
記者問:
由老師您好,了解到您是中醫鼻祖岐伯故里——由氏家族第三代中醫傳人,從小受中醫熏陶,跟父輩學中醫至今已有40余載,請您更詳細的介紹一下自己?
由璽印老師答:
大家好,我是由璽印,1951年生于甘肅慶陽三代中醫世家,自幼學醫,至今從醫40余載,在繼承祖傳秘方基礎上,對血液病潛心研究,成效顯著。我擅長治療四大病癥,尤其擅長治療各種血液病,1984年在蘭州成功治愈了第一例白血病人,至今已成功治愈數百例白血病、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和抑郁癥病患,深受同行大家贊譽、廣大患者忠心愛戴。自行研創的一種用于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200710119383.4),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2009年參加了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首屆中華名中醫論壇,其《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臨床體會》論文在大會上交流并被論壇專刊收錄。民間十大名老中醫、中華民間中醫協會會長潘得孚先生在其2015年出版的巜天下無癌論》中對我攻克白血病的獨特貢獻和療效給予高度評價。
多年來,我在中醫藥領域深耕不輟,潛心研究,著書講學,傳道授業,治病救人,成果頗豐,有關突出事跡先后被《蘭州日報》《蘭州晨報》《蘭州晚報》《蘭州鑫報》《穆斯林通訊》《臨床名醫》《香港文匯報》海外版等跟蹤報道。曾在甘肅中醫學院等講學;我的科研和臨床成果集中體現在《由璽印老中醫臨床研究》,《重病不能惡治--論當代主流醫學實質》被評為優秀論文并被《中華名醫經驗金鑒》收錄;《中醫治療抑郁癥醫案舉隅》,入選《中華名醫系列專著(12)當代名醫臨證精華》;《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7年第3期刊載了《創新是中藥與時俱進的翅膀--訪中藥組合物治療白血病專利發明人由璽印》;2022年8月25日CCTV《藝術傳承》、網易新聞、人民經濟網、大眾新聞網、全民健康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同時報道了《中醫血液病診療專家由璽印 矢志創新踐行醫者使命》;出版的《由璽印丹道周天功 新編》,對身心雙修、治已病防未病,大有裨益!
記者問:
據網上了解,我國目前大約有四百多萬白血病患者,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您認為中醫藥治療白血病與西醫的區別和優勢?
由璽印老師答:
白血病是臨床多發病、疑難病,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目前白血病人群體呈逐步增加的趨勢,這是作為我這樣的老中醫來說最不愿意看到發生的事情,痛心疾首,如何通過自己畢生所學和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臨床獨特療效,能夠救治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使他們早日擺脫病痛成為健康人,這是我一直努力推進的事業,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希望通過多方宣傳,能有更多患者知曉和受益于中醫中藥治白血病的獨特療效,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會導致患者的造血功能受阻,無法正常制造身體所需的紅細胞。其特點是某一類型的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的腫瘤性增生,可浸潤體內各器官、組織,使各個臟囂的功能受損,產生相應的癥狀和體征。臨床上常有貧血、發熱、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等,骨髓及外周血中可出現幼稚細胞。白血病有急性慢性等多種分型,目前,國內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有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等方法。西醫注重多采用化學治療、骨髓移植(BMT)、靶向治療等方法,花費大,療程長,痛苦多,愈后差。就拿骨髓移植來說,如果成功的話,病人可長期生存,但尋找骨髓配型難,花費很大,手術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即便成功后也有復發的機率。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醫理是白血病的病源病灶在患者的臟腑之內而不在血液和骨髓干細胞本身,是內臟氣血運行紊亂后的正氣與邪氣在體內激烈交鋒,嚴重波及到血液系統,致使骨髓造血系統失去造血功能。基于此醫理的治療方法是:利用純中藥,以消除病源為根本,對患者內臟進行全面調理,扶正驅邪,固本培元,暢通經絡,平衡陰陽,充盈精氣神,消除血液病的誘因,激活骨髓自行造血功能,治本的基礎上達到標本兼治。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優勢主要在于費用低、見效快、療效高、毒副作用小、治愈率高、愈后好。
記者問:
請您介紹一下您在治療白血病方面取得的技術突破和顯著療效?
由璽印老師答:
我在繼承祖父輩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自行研創的一種用于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200710119383.4),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2009年參加了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首屆中華名中醫論壇,《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臨床體會》論文在大會上交流并被論壇專刊收錄。民間十大名老中醫、中華民間中醫協會會長潘得孚先生在其2015年出版的巜天下無癌論》中對我攻克白血病的獨特貢獻和療效給予高度評價。
白血病是一種內臟疾病在血液中的外在病態,消除內臟病源是治本之策。在多年臨床實踐中,我始終堅持并抓住了白血病從臟腑辯證施治、消除病源的這一根本,選用適癥的中醫藥,對患者進行全面調理,激發自身固有活力,固本培元,標本兼治,療效明顯。在我治療的數百名患者中,有的是被西醫判“死刑”或“死緩”的病人,病得很重,病人家屬說,您收治吧,“死馬當活馬醫”,這些病人用我開的中藥方治療后獲得了新生。對于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服用我調配的中藥后,一般三五天見效,一到二月精神恢復、體力增強,因化療脫落的頭發陸續長出,各項血液指標均自行恢復正常。多年諸多病例證實,中醫藥治療白血病是根治白血病的最佳途徑。
記者問:
未來在治療白血病發展的方向和愿望是什么?
由璽印老師答:
未來白血病發展方向和愿望是方法好不好,療效為王。“不看廣告,看療效〞。對于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獨特療效,我們有責任持續做好宣傳推介、創新完善工作,希望通過政府和社會各界一致努力,進一步推廣中醫藥在預防治療白血病中的應用,正本清源,大力增強中醫藥標本兼治、治已病防未病的獨特優勢,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提高人才質量,搭建人盡其才的平臺,不拘一格降人才,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加快經典名方制劑研發,涌現更多中醫藥科技創新成果,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救治,為早日根治消除白血病這一疑難病癥貢獻中醫藥力量。我本人為此將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接續奮斗,貢獻全部智慧和力量,實現先輩夙愿,不負時代重托,不辱中醫藥傳承使命,愿中醫藥之光普照大地,護祐中華眾生,普天之下再無白血病痛。
記者問:
隨著國家政策不斷改革完善 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文化被尊崇,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醫,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認為中醫藥在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
由璽印老師答: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醫,主要在于中醫藥的特殊療效引起廣泛關注,中醫藥生生不息傳承至今擁有頑強生命力,根本在于他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受五千年文明滋養,理論結合實際,具有治療獨特優勢。中醫強調“標本緩急”,“治病必求其本”。中醫治病提倡陰陽平衡、注重整體觀念,注重人與自然合諧共生、天人合一。除了用中醫藥治療白血病外,中醫對心腦血管疾病、抑郁癥、癌癥、更年期綜合癥等都有很好療效,在抗病毒、治療新冠及后遺癥等方面具有明顯療效,發揮了巨大作用。
根據WH0的觀點,人類長壽健康影響因素中,作為以對抗為主的現代醫療能影響的只占8%,這就是中醫的優勢。未來中醫藥大有可為、必有大作為。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在規劃的第七章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就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作用,夯實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基礎等提出了一系列可落地見效舉措。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要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的要求。應該說中醫藥堅持守正創新,順勢而為,必將煥發蓬勃生機,獨占鰲頭!
記者:
再次感謝由老師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希望未來您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您創新研發的“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專利,能夠在有識之士的資助下,盡早化成甘霖,給社會上的白血病患者們及時送去健康的福音。(文王雷)
聯系電話:由老師15801223973
付老師 18001201913
張老師18710171515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