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7 09:50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3682
正海生物4月14日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下降12.19%;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滑29.49%;扣非凈利潤1.13億元,降幅達32.59%。盡管業績整體承壓,公司仍宣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6元,分紅總額8171萬元。
這一“雙面”表現背后,既有集采政策對傳統產品的持續影響,也有新產品布局帶來的曙光。
收入與利潤雙降
2024年,正海生物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2.19%,歸母凈利潤降幅接近30%,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32.59%,為近五年來最大降幅。分季度看,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7.83%,二季度降幅收窄至6.1%,下半年雖有改善但仍未扭轉全年頹勢。
盡管收入端承壓,正海生物全年毛利率保持在86%以上,同比僅小幅下降3.96個百分點。凈利率為43.45%,雖同比下降11.2%,但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一表現主要得益于成本端的嚴格管控,例如硬腦膜補片通過供應鏈優化抵消了集采降價的影響。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下降7.77%,但全年仍保持正向流入,支撐了公司分紅能力。公司上市以來累計分紅5.36億元,分紅融資比達2.29,顯示出對股東回報的重視。
集采“雙刃劍”與產品結構單一風險
集采政策不僅壓縮了產品價格空間,還改變了市場結構。以口腔修復膜為例,公立醫院與民營機構的價差縮小,導致公司需重新調整渠道策略。盡管在已集采的24個省份中選,但以價換量的效果尚未充分體現。
正海生物長期依賴兩大傳統產品,2024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未顯著提升。盡管在研項目如鈣硅生物陶瓷骨修復材料、乳房補片等持續推進,但短期內難以貢獻收入,導致抗風險能力較弱。
新產品布局與戰略調整
2024年初上市的“海昱”活性生物骨成為最大亮點。該產品是國內首個含rhBMP-2的骨填充材料,通過技術突破實現了局部高濃度活性因子的精準釋放,臨床效果顯著,目前已完成全國大部分省份掛網,并進入部分醫院銷售體系,有望在骨科領域打開新增長極。
活性生物骨的成功上市標志著公司向骨科領域拓展邁出關鍵一步。若該產品能在2025年實現規模化銷售,或將帶動營收結構優化。此外,鈣硅生物陶瓷骨修復材料預計于2025年提交注冊,乳房補片等管線產品亦值得關注。
面對集采壓力,正海生物通過優化供應鏈、壓縮銷售費用等方式維持盈利水平。例如,硬腦膜補片毛利率僅下降0.53個百分點,展現了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
2025年,口腔修復膜和硬腦膜補片的集采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價格壓力將持續存在。正海生物需加速新產品市場滲透,以彌補傳統業務缺口。
盡管股價自2023年以來跌幅超50%,正海生物仍推出2500萬元至5000萬元回購計劃,用于股權激勵。雖然規模較小,但結合較高比例分紅政策,釋放了管理層對長期價值的信心。
業內人士稱,短期來看,集采帶來的業績陣痛難以避免;但長期視角下,活性生物骨等創新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或將重塑正海生物成長邏輯。能否在再生醫學領域實現“第二曲線”突破,將是決定其未來估值的關鍵。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