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28 14:58 來源:東方網 閱讀量:6477
申城出梅,高溫酷暑即將席卷而來。回顧既往急診救治的中暑病例,“有氧運動愛好者”與 “機能減退老年人”這兩類人群尤為值得關注:前者多在戶外因劇烈運動中暑,后者則常于室內環境中中招。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提醒,中暑絕非小事,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我們不妨通過兩個真實案例,深入了解中暑的危害,掌握識別、處置與預防方法。
2022年,一名馬拉松選手在賽場上突然暈倒,緊急送醫后被確診為勞力性熱射病,同時出現急性腎損傷與呼吸循環系統衰竭。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下,身體產熱遠超散熱速度,導致核心體溫飆升,引發嚴重后果。另一位獨居阿婆,因夏日為省電緊閉門窗、不開空調,最終被鄰居發現昏迷家中,經診斷為典型性熱射病。老年群體體溫調節功能與環境適應能力本就有所退化,再加上悶熱不通風的室內環境,無疑是雪上加霜。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周書琴強調,快速識別中暑癥狀是關鍵。中暑通常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與重癥中暑三個階段。先兆中暑時,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四肢乏力、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癥狀,體溫基本正常或略有升高;若未及時干預,病情易進展為輕癥中暑,此時體溫會升至 38℃以上,伴隨面色潮紅、惡心嘔吐、皮膚灼熱等表現,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情況。
最危險的重癥中暑包含多種類型。熱痙攣表現為四肢肌肉突發痙攣性抽搐;熱衰竭常見于老年人,會出現頭暈暈厥、惡心嘔吐、血壓下降等癥狀;而熱射病最為兇險,患者體溫超過 40℃,并伴有譫妄、昏迷等意識障礙,極有可能迅速引發多器官衰竭。
一旦發現有人中暑,必須爭分奪秒采取降溫措施。首先要迅速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頭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分布區域,幫助身體散熱。同時,可讓患者適量飲用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因大量出汗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需要特別注意,切勿給昏迷患者喂水,對于意識障礙者,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造成窒息。若患者癥狀嚴重或持續未見好轉,在積極降溫的同時,務必立即撥打 120 送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預防中暑才是應對高溫的根本之策。夏季應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若不得不外出,務必做好防護,比如佩戴遮陽帽,選擇寬松透氣的淺色衣物。在室內生活工作時,合理使用空調、風扇等設備,維持涼爽舒適的環境。
老年人由于體內水分占比相對較低、體溫感知敏感度差,且多數患有慢性疾病,相較年輕人中暑風險更高。因此,為老年人營造適宜的室內溫度尤為重要,建議夏季適當開啟空調或電扇,并定期開窗通風。對于戶外工作人群,可佩戴冰袖、攜帶便攜式風扇,同時注意定時休息、及時補水,大量出汗后應補充電解質飲品。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