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06 09:18 來源:金羊網 閱讀量:7825
吳三川
“前奏一響,廣東人的DNA動了。”
這幾天,2025年廣東形象片《到廣東,夠廣東》發布后反響熱烈,評論區儼然成了“大型共情現場”。其中的最高贊,來自譚詠麟《朋友》里的一句歌詞:“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
因為“到廣東”,所以“開始心接近”;因為“默默以真摯待人”,所以“夠廣東”。
一部不到四分鐘的短片,何以引發集體共情?網友跟帖留言,拼湊出一個怎樣的廣東?又照見了廣東人的哪些精神品格?
形象宣傳片,出片容易出彩難。
《到廣東,夠廣東》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一句配音,字幕也是能少盡少,連背景音樂《朋友》中的歌聲,也點到即止,卻能喚起集體記憶,引發網友共情。
這樣的“留白”,的確恰到好處。
美學有個基本的觀點:文本的意義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生成的。當珠江新城的霓虹點亮夜幕,當開平碉樓與綠蔭融為一體,當潮州古城在鏡頭中快速閃現;從“一盅兩件”中體悟生活哲學,在“深圳之眼”下感受人來人往,在AI熱浪中觸摸創新熱潮……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廣東街坊”,還是懷揣著夢想南下的“新廣東人”,抑或是“到此一游”的八方來客,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畫面。
正是每一個人的經歷,構成了廣東的故事——它夠正宗、夠和諧、夠味道、夠活力、夠開放、夠創新、夠務實、夠精彩……“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所有熱愛這片土地的人而言,“廣東”這個詞條,遠遠不止這些“義項”。
廣東可以夠宏大、夠現代。它是GDP總量超過14萬億的經濟大省,是實時在粵人口達到1.5億的“人氣”大省,也是坐擁9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制造大省。
廣東可以夠日常、夠傳統。一口荔枝里的萬種風情,龍舟競渡時的熱氣騰騰,“中華戰舞”的一觸即“燃”,盡顯獨特的地域文化基因,詮釋著這里的溫情、熱情與真情。
廣東,遠看是高樓大廈,近看是人間煙火。
流動的時代,何以為家?翻閱視頻底下的網友留言,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這里早已不是他鄉,而是我的根,是我心中無可替代的第二故鄉。”
“感謝這座城市的包容,感恩自己的選擇。”
“不知不覺來廣東二十余載……此心安處是吾鄉,第二故鄉,幸會。”
“從陌生到熟悉,它見證了我青春的流逝,也成就了如今的我。”
……
作家蔡崇達曾說過,“其實我們互為彼此的故鄉”。從這個意義上說,以經典粵語歌曲《朋友》貫穿全片,串聯起豐富多彩的廣東元素,這真的“夠廣東”!
令廣東人感到自豪的,不僅是對外來人口的包容,對追夢者的友好,更是“把所有人變成廣東人”的魅力,是那份發自內心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從湖北吳桂春留言東莞圖書館,到“山西姥爺”王朝珠以字為媒圓夢深圳,這里從來不缺雙向奔赴的故事。
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
就像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有前奏有副歌,有鋪墊有高潮,音符的跳動背后是情感的起伏。當短片播放到尾段,節奏突然加快,情緒密集“上頭”,是不是像極了從“不相識”到“情同兩手”的模樣?
網友的共情,是最好的“形象宣傳片”。因為城市最美的風景,莫過于人。
形象宣傳片如同一片鏡子,每個人從中看見城市,也投射自己。那些青春的印記、奮斗的身影、時代的記憶,一旦被喚醒,便揮之不去。
無獨有偶。
不久前,原創音樂劇《東莞東》也引發了打工人的集體共情。當綠皮火車在舞臺駛向東莞東站,當熟悉的《海闊天空》再次響起,“兩億人”瞬間破防。時代巨變和個體命運的交織,讓每個人都能從中體認自己的生命坐標。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我們為這片熱土的魅力而動容,也為網友的故事而觸動,正是他們,展現了廣東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以及那股剛健樸實、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
這種品格由來已久,又不斷生發,從一些常用的粵語就可見一斑——
“頂硬上”“天落下來當被蓋”,說的是剛健,是堅韌不拔。
“牙齒當金使”,說的是樸實,是一諾千金。
“力不到不為財”,說的是向上,是艱苦奮斗。
“有情飲水飽”,說的是向善,是熱情待客。
你和廣東的故事,始于哪一年?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期待下一個答案。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