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17 20:58 來源:新華網 閱讀量:11652
值南京明孝陵建成620周年、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及明孝陵申遺成功22周年之際,由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院、南京市文投集團所屬江蘇文創等聯合出品,博新全宇宙開發制作的《盛世大明?應天尋龍》VR沉浸探索體驗項目,將于7月18日在南京明孝陵博物館首發。這一融合尖端科技與歷史考據的創新實踐,讓公眾可“穿越”六百年,沉浸式感受明初南京城的盛世風華。
以科技為筆,復原六百年前盛世圖景
作為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典范,該項目依托東南大學多年積累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成果,實現了 1:1 數字化復原明初南京都城原貌及明孝陵、明故宮、明城墻、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四大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復原。
為確保復原的真實性與嚴謹性,東南大學團隊運用三維激光掃描、無人機航測建模、手持掃描等“硬核”技術,累計完成數百個站點的激光掃描,構建龐大點云模型;結合《洪武京城圖志》《明太祖實錄》等古籍文獻,對照民國照片、現存建筑遺址及考古發現,精準還原建筑細節——小至屋面瓦件尺寸、油飾彩畫色彩,大至明孝陵享殿的規制與祭祀場景,甚至因公路遷移的下馬坊及神道方位也得以“歸位”。
“從建筑臺基到彩畫樣式,每一處細節都有文獻、考古數據或現存實例支撐。”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院副院長相睿表示,團隊希望通過數字技術,讓“消失”的歷史場景經得起學術推敲。
以沉浸為橋,讓觀眾成為歷史的參與者
步入300平方米的VR體驗空間,佩戴頭顯后,觀眾便能突破物理限制:或漫步明孝陵神道,解讀 “事死如事生” 的陵寢營造智慧;或登臨明城墻,尋找13座城門的位置,俯瞰京畿壯闊;或“翱翔”于明故宮上空,感受“居中而治”的禮制格局;或駐足大報恩寺琉璃塔下,親睹這座“世界中古七大奇跡”的流光溢彩。
720deg;全景視野與4K超清畫質交織,動態光影與環繞音效配合,再加上“有翼神獸”專屬導游的趣味講解,讓觀眾從“旁觀者”變為“親歷者”。“當摘下頭顯,腳下仍是南京的土地,但心中已裝下六百年的歷史沉積。”明孝陵博物館館長王廣勇道出項目的初衷 —— 不僅是“看見”歷史,更是“走進”歷史。
以創新為翼,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
作為東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團隊繼積累海量數據后的一次創新實踐,《盛世大明?應天尋龍》既是對明文化的生動詮釋,更是文化遺產“活化”的有益探索。“從楊廷寶先生開始,我們就致力于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相睿表示,項目借鑒《消失的法老》的成功經驗,嘗試以VR技術為紐帶,讓中國優秀文化遺產變得“可見、可知、可感”。
據悉,這一項目不僅是明文化傳播的起點,更承載著“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期待。未來,團隊將繼續探索數字技術與文化遺產的融合路徑,讓更多人觸摸歷史脈絡,傳承文化基因,在古今對話中增強文化自信。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