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24 17:50 來源:東方網 閱讀量:9032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丁一涵6月24日報道:6月26日起,上海博物館東館將重新面向公眾開放。經過一個多月的緊鑼密鼓地施工、布展,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已完成開放“三部曲”中的第二節點,新增10個展廳及互動體驗空間,開放面積將達到展陳空間的80%左右,日接待限額將提升至每天2萬人次。市民觀眾可于6月25日12時起在“上博參觀預約”小程序上進行預約。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介紹,上博東館按照“三部曲”開放計劃,6月底將開放陶瓷館、璽印篆刻館、玉器館、貨幣館4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系列”常設展廳,加上已開放的青銅館、雕塑館,上海博物館八部“中國古代藝術史教科書”中的六部已經揭開面紗。與此同時,上博東館新推出2個專題展廳,分別是考古館“考古上海”展和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此外,全新打造了古代文明探索宮、數字館“山水江南”展、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文創旗艦空間等4個互動體驗空間,將為觀眾提供文旅新體驗。
四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常設展廳齊亮相
位于上博東館3層的陶瓷館面積近1800平方米。展出的中國古代陶瓷展在人民廣場陶瓷館原有體系框架的基礎上,遴選出558件/組具有代表性的館藏精品,其中近50%的展品為首次亮相,展品總數增加了近百件。展覽按時間順序分為七大版塊,呈現中國古代陶瓷從誕生、發展到繁榮的全過程,堪稱一部中國古代陶瓷的“通史”。
新的陶瓷館在展廳最后設立了觸摸文物標本互動區。經過專業評估和特殊保護處理,在確保安全和完善相關舉措的前提下,允許觀眾觸摸一件清代康熙時期釉下彩青花瓷瓶,開創了國內同類展覽的先河。這一突破傳統展示模式的做法,鼓勵參觀者以敬畏之心用手感知古陶瓷實體,更加深切地領會文物的質地和工藝細節,更加深入理解和欣賞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從而獲得多感官體驗。
同樣位于上博東館3層的貨幣館展示館藏錢幣6000余件,總量為原展陳的近兩倍,是上博東館展示文物數量最多的常設展廳。展覽在繼承前人收藏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于人民廣場館原貨幣館經典展陳,進行第五次陳列改建。該館新增了民國時期貨幣和革命根據地貨幣兩部分內容,增加了200多件紙幣文物。這些新增紙幣藏品為上海博物館首次在常設展中展出。
玉器館和璽印篆刻館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其中,玉器館整體設計溫潤典雅,展廳空間設計采用回字形中區布局。展廳入口處放置了一塊重達158斤、未經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觀眾觸摸,感受大自然“天地精華”之美。展廳內,展覽以中國古代玉器通史為框架,在原人民廣場館常設展陳的基礎上,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近350件館藏玉器,并新增綠松石、瑪瑙、翡翠等品類,完善觀眾對古代玉器用材的認知。
基于印學研究的持續推進,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印章館更名為“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并將在東館全新亮相。璽印篆刻館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約占35%。新陳列中,首次將中國印章的發生與發展置于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體系的大背景下,設立“印章的主要起源體系”專題。以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黃河流域的早期印章為序章,開啟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通史陳列。新陳列的主體劃分為“中國璽印”和“中國篆刻”兩個通史板塊。
兩大專題展廳煥新登場
與4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系列”常設展廳同步亮相的還有2個專題展廳,也就是考古館“考古上海”展和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
考古館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4層,面積1000平方米。“考古上海”主題展從“何為考古”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脈。展覽分為“文明之光”“江海通津”“海上繁華”三個版塊,通過2000余件/組文物的組合,分別描繪上海歷史中史前時期的“古國”、唐宋時期的“古港”和明清時期的“古城”三個高峰階段,構成了一部濃縮的“上海簡史”。
陶瓷專題館位于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是上海博物館全新策劃推出的常設專題陳列,同時也是海內外首個以陶瓷為媒介,展現隋唐至明清時期中外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多維面貌的通史陳列。展覽精選353件/組展品,其中近半數首次公開展出,全面展示隋唐、宋元至明清時期中國貿易陶瓷的歷史變遷,幾乎是代表性品種的一次完整呈現。展覽還巧妙地隱藏了一些瓷器鑒定的小彩蛋,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觀展體驗。
據悉,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暑假大客流,上博東館還將推出特展和專題館。7月3日起,“千年萬念:陳世英半世紀珠寶藝術”展將在第一特展廳亮相。7月底前,“江南造物”專題館將開放。8月,“寶塔乾坤:圓應塔遺珍展”將在第二特展廳舉辦。
為了便利人民廣場館和東館之間的觀眾出行,上博與久事集團上海巴士第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合作,開通便民定制公交班線。班線在兩館共同開放日的11:00、12:00、13:00、14:00、15:00,有2輛雙層巴士分別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和上海博物館東館雙向發車;后續還將探索更多的合作線路。
褚曉波透露,上博東館五樓屋頂花園計劃于8月和觀眾見面。因古代書畫文物對展陳環境極其脆弱敏感,上博自主研發建設了一套書畫恒溫恒濕系統,待文物保護試驗檢測通過后,繪畫館、書法館、海上書畫館、趙樸初書法藝術館將于11月底前開放,屆時上博東館將實現全面建成開放。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